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们走在庄严肃穆的中俄两国国旗下,到斯大林式建筑的教学楼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切菜、炒菜、敲击砧板,演员们开始了将韩国乱打秀与粤菜完美融合的探索;在静谧的二沙岛,来自法国的校长在国际早教中心门口笑容满面地迎接着各国儿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广东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他们的初心和梦想与中国不断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节奏相互交织,恰如一支音高拾级而上的“中国音阶”,形成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初心进行曲·“新广东人”接棒追梦
六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征程。从倡议到现实,“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公共产品,也吸引着全球的青年来中国接力追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就是中俄“民心相通”的标志之一。
来自俄罗斯的尼基塔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俄罗斯,深圳这座城市名气很大,因为很多高科技产品,比如说我们使用的手机都产自深圳。”在听说了北理莫斯科大学的项目以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了首届学生。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也在尼基塔的学校引发讨论热潮。“‘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深深地激励了我。”
如今,随着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提出,尼基塔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我在这里与中国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机会。希望今后能继续与他们一起创业,在深圳实现我制造先进飞行器的梦想。”
在尼基塔来到深圳开启梦想旅程的同时,来自法国的莱缇莎在广州珠江边的二沙岛开始了新的尝试。自幼学习芭蕾的莱缇莎身姿绰约,散发着法国人的优雅。谈到教育,莱缇莎总是洋溢着热情。从小热爱教育的她,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蒙特梭利教育专家。现在,她和香港的合作伙伴在广州创办了机智堡国际早教中心。
“广州毗邻港澳,正在加速国际化,未来肯定会有更多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家庭,国际早教中心在这里很有市场潜能。”
来到广州接触了中国家庭、中国文化以后,她对教育产生了新的想法。
“习近平主席曾勉励青年要‘系好第一个扣子’。这和国际早教的理念有共通之处。事实上在孩子六岁以前建立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就像‘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2010年,广州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年。今年九岁的小亚什就在“亚运年”出生。“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兼医生,拥有快速治愈每个人的能力”。就读于一所国际学校的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少年一起萌发着属于孩子们的天真理想。
创新变奏曲·传递数代人的情怀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中国最大的侨乡。70年来,华人华侨与众多海外人才一起为广东创新发展奏响优美的变奏曲。
从美国归来的萧亨利(音译)祖父母来自广东,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决心回到中国创立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我的父亲十年前因癌症去世,因此我希望利用学到的知识,引进更先进的人才和技术来中国拯救更多的人。”
2016年,萧亨利在中国和新加坡跨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创立了安德森(广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回忆起创业细节,萧亨利依然印象深刻。“当我第一次走进工商局办理业务时我就非常吃惊,因为这里办事效率非常高,我仅用一天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萧亨利表示,比起祖父母记忆中的广东,现在的广东不但发展迅速,而且十分开放。“这里为全球的创新创业者搭建逐梦的舞台,也非常愿意聆听我们的心声。”
2018年11月,中新知识城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中新知识城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建设。在此背景下,萧亨利对创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中新知识城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可以为我们带来各种优惠政策、资本集聚效应,有利于我们吸引全球高端人才。”他透露,下一步他将致力于吸引更多来自美国、日本的行业顶尖人才将全球最前沿的癌症医疗技术带到广东。
随着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变革,更多的新兴行业在中国涌现,为全球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来自美国的瑞秋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粤语。她出生于香港,20年前来到东莞。与众多来华外国人后裔不同,瑞秋从小就在离家不远的东莞公立学校上学。
“我的爸爸坚持让我在公立学校读书,从小学习中文。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看准了中国的迅速发展趋势,这让我受益匪浅。”
在厦门大学攻读研究生时,瑞秋常常浏览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并开始尝试成为一名美妆博主,逐渐积累起人气。现在,瑞秋来到了深圳,成为了一名职业“网红”,在Bilibili、微博和YouTube上有超过一百万粉丝。
“深圳对外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里的科技发展特别迅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周,瑞秋刚刚策划了一个关于5G的选题,在网络上获得过百万的浏览量。
“在美国,还有很多人对中国不是很了解。比如我的一些美国亲戚,他们甚至还在问我中国能不能用信用卡。当我向他们介绍了微信和支付宝以后,他们都十分惊讶”,瑞秋笑谈起一些轶事。“我希望能结合我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向世界展示更多的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让世界更了解真实的中国”。
匠心古典乐·跨越数千公里的坚守
党的十九大以来,大力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不褪色的匠心恰如一首经久不衰的古典音乐,不但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民,也深深吸引了全球人才。
今年在广州举行的亚洲国际美食节期间,一场激情澎湃的“乱打厨神”秀在海心沙上演,让来自全世界的观众惊艳不已,而这场表演的总策划人,正是崔容硕。作为韩国文化名片之一,以在厨房发生的各种事情为背景的乱打秀在2006年成为第一个登上百老汇的亚洲无言喜剧,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截至上世纪90年代,亚洲的戏剧一直无法融入西方舞台,这深深刺痛着作为亚洲演出制作人的心,因此我们决定制作一台能代表亚洲的剧”,在一场主题为“初心·匠心”的中日韩文化交流故事会上,崔容硕曾这样回忆起创作乱打秀的初心。
三年前,广州“美食之都”的雅号闻名遐迩,崔容硕慕名而来,决定将乱打秀与食都融合,“乱打厨神”应运而生。
“广东琳琅满目的美食让我很吃惊。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以及毗邻的香港、澳门都有着相似的饮食文化,民众对美食有着无限的热情,这让我感到乱打秀在这里有很大发展空间。”
崔容硕坦言,广东的美食文化超出了他的想象,也促使他在乱打秀中加入更多的美食元素来满足观众的“胃口”。在这过程中,他对广东的情感进一步加深。“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中国人的一员,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中文。现在我的理想是能制作一部属于广东的音乐剧,例如孙中山的故事。”
在位于广州的办公室里,珠江钢琴集团质量技术总监史蒂芬·莫勒在案头上堆积如山的钢琴图纸和自制的钢琴组件模型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壮丽的阿尔卑斯少女峰的照片,那是他9000公里以外的家乡——瑞士。四十五年前,莫勒在巴塞尔剧院做舞台设计,因为一场钢琴音乐会,他与调音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我第一次见识钢琴调音,但是就在那一刻,我迷上了这项技艺。”从此,莫勒先后在瑞士的小型工作坊和德国顶尖的钢琴厂锤炼技艺、积累经验,并成为了世界顶级钢琴设计制造大师托马的大弟子。
10年前,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广东企业走向全球的步伐不断加快,广州市推出多项措施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在老师托马的鼓励下,莫勒开启了新的征程,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羊城。
“刚来到广州我就大吃一惊。这里热闹非凡,像珠江钢琴这样拥有上千员工的企业非常多,这在欧洲是很少见的。到这样的大企业工作也是我的愿望。”在他的技术指导和带领下,珠江钢琴集团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制造恺撒堡艺术家(KA)系列钢琴,并在钢琴国际质量排名中超过许多名牌钢琴,使中国在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档钢琴生产中取得突破,而莫勒本人也荣获“羊城友谊奖”。如今,年过六旬的莫勒每天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十小时。“钢琴的调音是一件很复杂的技艺。你需要有灵敏的视觉、听觉、触觉,也需要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世界顶尖钢琴师的需求。因此这并不是一件三四十天就能学成的技艺,你需要每天坚持,每天进步。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有天赋、好学而且非常勤奋的年轻人,这让我非常欣喜,也非常愿意与他们一起工作,”谈到在中国的生活,莫勒认为每一天都有新的惊喜。
午间,莫勒在珠江钢琴厂的中国式花园中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吹奏起拿手的黑管。眼前鱼戏莲叶、小桥流水,光影中仿佛是自己45年前在巴塞尔剧院时的模样,初心、创新、匠心,一支曼妙的“中国音阶”在此间回荡。
【出品】胡键
【制片】梅志清
【统筹】张莹、欧阳妍
【编导】王凯
【摄制】罗文琛 袁子翔 赖美雅
【采写】王凯 刘灵芝 周红豆 尹珏文 袁子翔
【作者】 王凯;罗文琛;刘灵芝;袁子翔;周红豆;赖美雅;尹珏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