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熬了半年,眼看生活慢慢回归正轨:
有人订好了端午的机票,寻思终于能回老家陪陪父母;
有的婚期一延再延,再三简化,就想着至亲密友小范围办个仪式;
有人约好了暧昧对象,等着见面表白:“我不想见证历史了,我就想见见你”;
还有的折腾了小一个月,准备要实现一项“人生清单”;
结果北京疫情反弹,很多人的计划再度被打乱。

正如那句话:“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01 我人没到
但车走了1万公里

采访对象:急冲人鱼、设计总监、36岁

当我的车被托运着穿过神州大地,穿越格尔木盆地,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横穿中国从北京到达喀什之后——我TMD人过不去了!

我本来计划是6月19日从北京直飞喀什,然后自驾九天。已经提前把汽车托运过去了。周末看着疫情一步步升级内心简直是一万只草泥马狂奔。

后来航班取消,落地也要强制隔离。那就没必要过去了。只好再等明年此时。

还要把车从喀什再托运回来。车上有GPS,我人没到,但车走了1W公里。


今年整个旅行损失很大。2月在马代船宿潜水,疫情爆发,要在新加坡转机,当地当天宣布零点所有转机航班不让来,航班晚上只差4个小时,在马来不让登机。僵持了两三个小时,从迪拜转机回了,机票损失了1万多。

这起拖车又损失8000,还有去年订了今年10月份的印尼潜水,定金、航班都约好了……

现在,我对端午、十一不再做任何计划了。


02 我甚至连生日那天
要发的朋友圈都写好了

采访对象:Fan、媒体人、40岁

我爸妈今年都69岁,我妈说了好几次要在70岁前去拉萨打个卡。他们这个年纪进藏,需要成年子女陪同比较稳妥。

原计划的旅程,行程结束那天是我生日,我连那天要发的朋友圈都想好了,配图是布达拉宫。

北京疫情反弹后,那几天一直在纠结摇摆。取消有点不甘心,不取消又各种提着心。

疫情发布会开完第二天一早,还是决定取消了。事情虽小,但过程挺煎熬的,因为我妈是那种要出门两天都得提前俩礼拜收拾行李的人。但取消了,也就踏实了。

这半年,身边很多人都在调整自己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以前很多事情好像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关系、资源等方式去改变,但现在,“不可抗力”忽然就成了常态。

03现在,摸鱼成本up了

采访对象:阿饭,撰稿人,26岁

疫情期间,我和一个女性友人每天网上聊天,聊到感情升温。

武汉封城的那天,我给她写了一个故事,讲述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我和她都是武汉的大学生,赶在封城之前一起跑到长沙、在长沙过年的故事。

因为各自封锁在家,也不确定是否能在一起,于是就虚构两人一起过年的故事。

但后来,她主动提出端午节时一起去长沙,去看看我们之前幻想的平行世界。酒店都定好了,又去不成了。

在这中间,我们的关系差点结束了,因为也不能正常见面,就会加速一段关系,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

年后我就没正常工作过。挺拉垮的,作息乱得不行。我本来对人生没有什么规划。就想搞搞暧昧、工作混混,但现在,这两件事都不好混了。摸鱼成本up了。

在@welens 的微博上,很多网友也分享了疫情给他们带来的计划调整:

YURIWANG:本来想着过年没回成武汉陪父母,现在武汉好点可以回去了,结果北京沦陷了。


陶神奇_:刚找的工作告诉我不用去了,场馆又关闭了。


Sun阳at:异国恋没扛住,工作入职被推迟。


21·g:去年底打算辞职到喜欢的人在的城市工作,结果因为疫情耽误了,虽然现在疫情稳定,但因为疫情期间股票血亏,现金流都快断了...不敢辞了


MrKidman:婚礼已经延期了,未婚妻在澳洲,现在是我去不了,她回不来。端午节打算回家陪父母也泡汤了。



对年轻人来说,影响较多的是感情:

Charon0815:男友在部队本来过年休假回来订婚 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解禁了 已经一年半没见过面了


Rihanna今天发专辑了吗:感觉我的新恋情就要开始了!结果就这么滑铁卢 我他妈想谈恋爱想去北京想见她!


栢屿:原定过年家长见面 然后结婚 因为疫情往后拖延 后来因为一些事分手了

杜杜xqnljqnl:2020年,脑门上天天浮现的仨字:不确定。


相对于疫情给很多人生命、生计带来的影响,上面这些烦恼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它就像石头激起的涟漪,不管波纹大或小,都会带来一些变化与调整。


“疫情后,有危机感的人多了”

疫情加速了变动,但变动未必就是好或者坏。

比如就感情来说,有人发现和女友连续几个月黏在一起,非常不习惯,特别怀念异地恋的感觉。

也有人对感情更自信了。一个大二的女孩,因为疫情搬到了刚交往几周的男友家里,“我们的关系必须迅速成熟。一个人做饭,另一个人洗碗。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不再是一个浪漫的谜,这反而让我们感到安心。”

我们之前推送过一篇《第一个“报复性反弹”的是分手?》,这里不再详细展开了。

疫情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亲情。

妈妈因为担心阿万找不到工作,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阿万感慨说:“疫情失业有好的一点,是拉近了我跟家人的距离。在困难的时候,有爸妈在身后支持的感觉很好。”

北京疫情刚反弹,外婆就给在北京实习的嗡嗡打电话,说为她准备的粽子全部冷藏好了,等疫情过去她回家再吃。

以往,我们忙于工作,很容易忽略来自亲人的担心,把注意力都投入到在竞争焦虑上。但因为疫情,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里,也收获和表达了很多对亲人的爱意。

对很多人来说,工作是最大的挑战。一些公司消失了,很多岗位缩编了。

阿万失业了快6个月,这个月初刚找到工作。

“去年年底离职后,原本想着金三银四找工作,但好多公司都倒闭了,大家都挺难的。”

“我女朋友对现在工作不满意,但是不敢辞职。我们以前还挑,想工作离家近一些,现在觉得有个工作就不错了,唯一的希望是公司不倒闭……今年也没啥规划,活着就好 。”

“我以前喜欢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现在啥也不买了。每月消费的大头就是吃喝。起码今年是这样。要求不高,活着就好 。”



这种对未来不抱期待的情绪,多少也算一种迷茫,David Kessler称之为“预期性悲伤”。
不过,这种状况也让很多人从之前泡沫式的虚火里,变得更为踏实,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心情一部爽就要裸辞,而是倒逼着自己去成长。


受访者@气球 就感觉自己身边上班摸鱼的人变少了。

“2019年是经济衰退的一年,很多人觉得工作差不多就得了,有一种摸鱼的心态。但疫情的冲击,导致每个人都会有危机感,变得更加努力。”


与“不确定”共存


疫情的冲击,给不少年轻人,提前上了命运无常这堂课。

26岁的@FacaiRou,去年辞掉体制内的工作,准备出国读研究生,计划被迫搁浅后,她正在尝试更多潜能:

“卖家具、卖保险、做线上家教……生活总会逼迫人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也会让我进行一系列的反思。生活依旧在继续,我仍旧算得上是相对幸运的那一个,也在用和留学不同的方式实现自我增值的目标。”

当我们感到生活失去控制时,感到害怕、焦虑或迷茫,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被这些情绪反应所左右,而要想想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的契机。

Jill Bolte Taylor博士介绍了一种技巧,叫“90秒规则”:

“当我们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时,体内会发生一个90秒的化学过程,让我们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过了这段时间,身体就会把这些化学物质冲走。”

这意味着在90秒内,你可以观察这个过程的发生,你可以体验、感觉你情绪的变化,并且给你提供一个缓冲机会,让你思考 “现在我所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

下次当你经历情绪反应时,或许你可以学着停下来。在这90秒里练习深呼吸,并且伸展你的身体。享受这一刻,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反应.


担任高级产品经理的@气球,坦言疫情让自己改变了很多:

之前我一直想提升下自己,但没有付出努力,结果因为疫情失业期间,把工作梳理了下,现在工作方式完全改变。刚找到工作还在适应期时,就已经前置性规划未来的工作了,当前置性做好规划后,应对冲击就比较强。”


对于疫情影响下的未来,尽管大家回答都不一样,但经过这半年的磨砺,心态上都要平稳很多了。

对于计划,27岁的自由插画师@发条 说:

“我很渴望让生活回到‘正轨’,可是也很明白生活根本没有真正的‘正轨’。对于计划不要太过期望,认真做好眼前每件小事比什么都重要吧”。


对于脱轨,22岁的新媒体编辑@无尽 说:

“现实与计划脱轨的缝隙里,其实就是真正的我自己。以后再做计划,还是希望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标准,不断去突破,我觉得我的极限很高。”


塔勒布在他的名作《反脆弱》里说,现代的生活总是会充满不确定性、不可预测的“脆弱”。

那么,“脆弱”的反面是什么呢?我们很容易以为是坚强、坚韧,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去控制“脆弱”、抵抗“失控”,但其实,越是这样,脆弱的风险就越大。

在塔勒布看来,坚强或坚韧只是保证一个事物在不确定性中不受伤,保持不变,却没有办法更进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好。

塔勒布总结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观光化”的生活,这种生活预设未来是可预期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既定步骤,期望得到理想的结果。

与之相反,另一种生活方式是随机漫步型的,对未来没有太多预设,欢迎生活里的随机事件,善于挖掘随机事件的背后价值、抓住机遇。

塔勒布说,我们要尽力避免陷入观光化的生活模式,学会漫步型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抵御生活的不确定性。

阿甘那句台词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管他呢,能吃到巧克力就好。

祝你好运!



最后,也来聊聊:疫情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