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郁达夫先生二三事


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

1931年1月23日,郁达夫与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安在耶?因而有作。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其中颔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流传最为广远。其旷荡哀婉的气质,令无数人为之痴迷。究其所谓,或因1931年1月7日,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五位“左联”作家,在东方旅社参加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时被捕而作。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时,郁达夫就是发起人之一,虽然不久之后即退出。此时的上海进步文人正在想方设法进行营救。郁达夫是否知道,就在他写作这首诗的当天,包括五位作家在内的三十五名同志被押解到了龙华警备司令部,正被秘密提审。此刻整个上海鸡飞狗跳,尘土飞扬,正在进行疯狂的大搜捕。文化界的营救毫无进展,死亡的阴影越来越浓。2月5日,南京当局给龙华警备司令部下了一道对其中24人“秘密处死”的密令。2月7日晚,五位作家在内的24人(有的文章里说是23人,存疑),在激烈搏斗中被宪兵枪杀,尸体被秘密埋于龙华警备司令部外面的荒野上。

或许“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是在这样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背景下写成的。我用了“或许”这个词,是因为不敢确定。造就一首诗的诱因可谓千奇百怪,可能是夕阳西下时的一棵老树,也可以是秋夜里几只扑烛的小青虫(鲁迅《秋夜》),然而诱因并不能成为一首诗,正如酒曲并不是酒。从整体来看,郁达夫这首诗和小儿小女的离愁别绪在境界上要高出好些。然而郁达夫最为人滋滋乐道的应该是同几位女性的恩怨,那么,偏要把这首诗割开,只取这一句来品咂契合又有何不可呢?甚至更好理解。比如《诗经》里的男欢女爱,被后世君子奉为讽世喻俗的科范,现在都知道那是过度解读。再比如“每下愈况”这个词,从北宋开始就用错变成了“每况愈下”,和庄子的原意丁点无关,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重点是诗无达诂,适情而已。每有会意,何不索性欣然忘食。

每有会意,何不索性欣然忘食。


郁达夫一生纵横恣荡,妙趣横生。特别是1938年12月8日,携妻子王映霞、儿子郁飞,离开福州去往新加坡之后的时光。郁达夫在新加坡的著述极丰,仅在《星洲日报》的前后三年,就发表了400余篇抗日政论。后来日军进攻新加坡,郁达夫随胡愈之等躲到印尼苏门答腊的一个小镇,他化名“赵廉”,伪装成一名富商,租了一栋殖民者荷兰人的别墅住下。和西汉时的司马相如一样,郁达夫开了一家酒厂——“赵豫记”酒厂,并很快推出了两种爆款的新酒。郁达夫为这两款酒设计的名字,放在今天也会让许多文艺小资痴迷。酒的名字叫“双清”和“初恋”。然而,“赵豫记”酒厂的老板娘不是被誉为杭州第一美人的夫人王映霞,也不再是才貌双全的记者和播音员李筱瑛,而变成了平常普通的华侨女子何丽。

酒的名字叫“双清”和“初恋”。


驻扎在此地日军,苦于言语不通。机遇凑巧,居然发现“赵豫记”酒厂的老板居然会说日语,就胁迫他充任宪兵部的翻译。日本人无论如何想不到,这个翻译竟是写了那么多文章,时刻准备要打倒自己的郁达夫。在这期间他自然暗中保护了许多人,比如大名鼎鼎的陈嘉庚。自然气节凛然,比如他用汽油桶装酒卖给日本人,还说,要用堪比酒精度的烈酒醉死日本人。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云开雾散,黎明的阳光开始照亮这个小镇,然而郁达夫却转过身慢慢地离开了。

云开雾散,黎明的阳光开始照亮这个小镇

据记载,8月29日的晚上,郁达夫正在客厅里和朋友喝茶聊天,突然来了一个白衣青年,两人在门口交谈了几句。郁达夫回来说,他要出去一下。衣服鞋子不换,还穿着睡袍和木屐,自然正常地就出门去了,谁也不以为意,继续喝茶聊天。没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胡愈之《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以及日本学者铃木正夫的调查报告《郁达夫被害真相》:郁达夫是遭日本宪兵绑架并杀害于丹戎革岱的荒野中,然后被就地掩埋。原因是郁达夫做过翻译,知悉许多黑历史,已经知道其真实身份的日本宪兵害怕他到军事法庭作证,也怕他撰写文章。

对郁达夫的评价,历来就是两个极端。1952年,他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但依然有学者因为他给日本宪兵当过翻译,而指证他有汉奸嫌疑。对此,没必要作过多追问,时间还早。郁达夫死于1945年,要到2045年才有一百年,离的远一点反而看的更清。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离的远一点反而看的更清。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