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插足闺蜜、家人反目、弃子,这个女人真的够狠……

网络小说普及前,言情小说界有两座大山:“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

亦舒

亦舒小说精彩,很多是将女明星的故事融入其中:

如《星》对照林青霞、《印度墨》对照李嘉欣、《玫瑰的故事》对照章小蕙、《流金岁月》对照施南生……

不过比起小说,亦舒本人的故事更加彪悍传奇,堪称“狼人”一个。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9年生于上海(另一说1946年),5岁随父母移居到香港。

倪家兄弟姐妹一共7人,没有闲人:大哥倪亦方,是鞍山有名的原化工厂厂长;小弟倪亦靖,是新加坡科学院院士……

最出名的,还是四哥倪亦明,笔名倪匡,香港名作家,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

没读过倪匡不要紧,《天龙八部》大家都知道。那个金庸游历欧洲期间,代笔把阿紫写瞎的人,就是他。

亦舒从小泼辣,香港同学欺负新移民,嘲她“老兄妹”。她就直接回敬:“广东仔!”

她的小聪明,足以支撑她的特立独行。上课答不出问题被罚站,就愤而背出整本书,还顺带爱上了阅读。

17岁,亦舒中学毕业,一半才气,一半兄长介绍。她直接进入金庸创办的《明报》,当起娱记。

金庸对雇员抠,亦舒就拉着倪匡,常和金庸谈涨薪。

谈不拢,亦舒气得在专栏骂,说金庸是“刻薄的爬格子动物”。金庸不气只笑:“骂可以骂,稿照样登,但稿费一点也不能加。”

没几个月,亦舒跳槽去了《香港影画》,照样做文化记者,发专栏,采明星。还和很多大牌成了好友。

她这样形容17岁的自己:出名到不得了,叻女(精明能干)到不得了,简直就是一个著名作家!

成名的同时,亦舒爱上了第一任丈夫,蔡浩泉。

蔡浩泉是个青年画家,颇有才华。据两人好友蔡炎培描述 ,当年亦舒追蔡浩泉之痴 ,有如乌蝇见蜜糖,甚至以自杀威胁。

终于追到蔡浩泉,亦舒家人又不同意,亦舒再次自杀相逼。家人拗不过她,只得退让,同意他们结婚。

19岁,亦舒生下儿子蔡边村。但很快,不堪忍受婚姻中为钱争执不休,主动提出离婚。

哥哥倪匡,站到了蔡浩泉一边:“我不怪浩泉,这个人顶有艺术气质,直至现在还不停大哥前大哥后地叫我,亦舒的脾气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

儿子判给蔡浩泉。刚离婚时,亦舒还去看望儿子。后来蔡浩泉再娶,亦舒自认受气,将怨气迁怒到儿子身上,便连儿子也不见了。

20岁,亦舒结识了明星情侣郑佩佩和岳华。

郑佩佩即《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夫人,岳华即《珠光宝气》中的贺峰。

亦舒经常搭着他俩外出游玩,岳华开车,她和好闺蜜郑佩佩坐在后座。但每每返家,亦舒就说自己有夜盲症,怕黑,非要岳华送她上楼。

加上岳华和郑佩佩一直分分合合,不久就和亦舒好了,恋爱同居。

岳华和亦舒

亦舒形容岳华:千般好,万般好,是“这个世界上都罕见的男子”。她书中最常出场的男主角“家明”,也被猜测是借了岳华的温和儒雅。

电影中的家明

爱到发狂,就着了忌妒的魔。

家中报纸,刊登了岳华和郑佩佩的往事。亦舒气到找出岳华的西装剪到粉碎,以此泄愤。

还跑到岳华住的公司宿舍,向他床铺心脏的位置,狠狠插下一把刀。

岳华重演亦舒插刀画面

有一次,远嫁海外的郑佩佩给岳华写信,亦舒直接联系媒体公开了信的内容,搞到郑佩佩家庭出现问题。

岳华终于不堪忍受,提出分手。亦舒下跪求复合,也没能挽回。

后来,老年岳华上综艺,谈及这段感情,仍心有疑惑:“她是否爱我,我不太清楚。她的性格……比较特别,她是个颇特别的女仔。”

几十年后,两人都定居了温哥华,在超市遇到,也只把对方当陌生人;连同在一家电台工作,也从未相互理睬。

被岳华分手后,1973年亦舒孤身前往英国曼彻斯特留学,读酒店管理。她形容自己是超龄学员,形容去的地方是野鸡大学。

应验了她的评价,1977年留学归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找不到工作。

寄居在兄嫂家中,亦舒开始埋头写作赚钱。

“我穿着睡袍埋头苦写,那些女主角穿着靓衫坐开蓬跑车,与男生跳舞到天明。我闷到想吐……我生活之闷,我是天下第一闷人, 我九点睡觉,完全没有夜生活。”

她埋头写作的1977~1993年间,出版了散文、小说110多部,平均1年6.8部。手速,也是个狼人啊……

《喜宝》《我的前半生》《家明与玫瑰》《流金岁月》……这些代表作,全是这一时期的产出。

亦舒不喜李嘉欣,她说李嘉欣:“美则美矣,毫无灵魂。”日后几乎成了描述李大美人“美中不足”的专属代名词。

但亦舒夸女明星,常常透着傲气。比如她夸过林青霞“美而不自知”,但她也写过:

尽管她不看红楼梦,尽管她一心一意想嫁美国留学博士,尽管她拍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电影,她仍是同类型中最最好的。

这是夸,还是损呢……

80年代最红时,人们把亦舒和琼瑶相提并论:“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

她不屑:“那个琼瑶,提了多余。”

亦舒用笔创造了一个“亦舒女郎”的时代,抛弃传统柔弱女性形象,精明干练、目标明确,想要的东西自己争取。引发万千书迷追捧,就连书中性冷淡的着装风格,都被一一效仿。

银幕上的亦舒女郎

作为开创这一潮流的鼻祖,又因为长期单身独居,书迷送她了一个“师太”雅号。如今看来,更像是咪蒙的“祖师爷”。

不论亦舒女郎多么自诩独立,她们身边还是不乏“家明们”的守护和扶持。

而在书中大肆鼓吹恋爱、婚姻不重要的亦舒,也在40岁时,自愿走上相亲路。

港大教授梁先生,颇有亦舒粉丝的姿态。第一次见面,懂得赞她气质出众。

很快两人结婚,并通过人工受孕,生下女儿。

1993年,亦舒举家移民加拿大。她每天5点起来写作,写到7、8点,送女儿上学,做家庭主妇。过上近乎隐世的生活,要与癫狂刺目的前半生划开界线。

但故人们,不“成全”她。05年姑侄骂战,叫人看了一出好戏。

亦舒在散文中,揶揄倪震是“香港幸福新生代”。

倪震就写了篇名为《亦舒》的文,回敬她:“姑姑多年来,都有抛弃儿子的阴影,担心儿子会上门要钱。”

“姑姑嫌弃祖母长相”,还用“削肉还母”暗指亦舒整容。

亦舒40多岁人工受孕,更被他形容为“老蚌生珠”。

真真是文化人吵架,用最文明的字,说最脏的话。

到了12年,倪匡也开始对亦舒颇有微词。表示与亦舒20年未通音讯。不通信的原因,是亦舒避而不见,每次打电话过去,都会被转到语音留言信箱。

老友蔡澜,也和亦舒老死不相往来。不过“不往来”,明显还是亦舒单方面的意愿。

到了13年,更有一件惊动全球的事,将亦舒炸了出来。倪震笔下,亦舒日夜的惶恐终于来了,被抛弃33年的儿子蔡边村,来找妈妈了。

当时44岁的蔡边村,成家立业后,感念自己母亲。拍了一部记录片《母亲节》向她喊话:“您好,是我,蔡边村,您的儿子,很久不见,我们可以见面吗?”

这部片,历经温哥华、柏林、香港三地取景,记录蔡边村全球寻母的真实经历。片中有他的不少回忆,其中一处:“我最后一次见我母亲,是十一岁。寄给她的信件从未有回应。”

不过片中没有指明,要找的母亲是谁。反而是另一位作家看完纪录片后,发文曝光蔡边村寻找的是香港女作家亦舒。

可惜,蔡边村希望的母子团聚,没有实现。

而狼人亦舒,则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妈》。书中一句:“你父亲已经浪费了她的前半生,现在你又要去浪费她的后半生?”

被看作,对儿子寻母的回答。

一位作家,评价此事:能理解,但不认同。很多书迷,也因为亦舒本人抛弃亲子的形象,与她塑造的光鲜亮丽女郎大相径庭,选择脱粉。

但不论外界如何,自此以后,亦舒再没有大幅抛头露面。只以书会友,继续做隐士。而这样的亦舒,大概就是上个世纪香港传奇时代,创造出的奇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