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回国经济舱直逼4万,包机15万!留学生家长:这个时候还考虑钱吗?

来源:成都商报 杭州日报

这是昨天(17日)早上的英国地铁。空无一人。

紧张与不安感笼罩着城市。而身处这个国家的近10万庞大留学生群体要不要回国,怎样回国,牵动着许许多多家长的心,大家想方设法,又因远在千里之外使不上力。

有人看着动辄数万的机票,还一票难求;有人抢到了票,却发现没有司机愿意搭载去机场;有人不得已留守当地,打医疗电话,等1个多小时;当然,也有留学生家长选择相信:英国政府应该不是傻子......

留学生家长:经济舱直逼4万,包机15万——“这个时候还考虑钱吗?”

“我们又绝杀到一张国航直飞上海的票,简直一部大片!”

昨晚记者刚联系上浙江湖州妈妈陈女士(化名),她就发了这么一句,看得出内心庆幸。

陈女士是浙江湖州人,孩子在英国拉夫堡文法学校上中学,与当地家庭签过监护合同。

因为疫情加重,和很多在英留学的家庭一样,陈女士家也想着让孩子回国。只是过程之艰辛,大家前所未遇,航班频频加价、又频频被取消。

昨天上午,陈女士孩子之前买的东航航班(今晚起飞)就被取消了。早上得到这个消息,整个家里一片沉寂。她在“浙英抗疫互助交流群”里说了这事,很快冒出许多人问:哪个航班?

问的,大多都是在浙江的家长。在这个临时组建的互助群里,每天有人向陌生群友发问:

一位浙籍的朋友昨晚在英国的家里发热了,该怎么办?


我从上海快递口罩到伯明翰,怎么寄快递比较好?


我们买了曼城经香港回杭州的机票,听说香港已关闭机场不能转机,消息确定吗?


也有人大概抢到了机票,又担心孩子一路去机场也有风险,问:华人私家车有办法联系得到吗,想送机。

留学生家长内心牵挂、迷茫、着急,想为孩子找法子又使不上力,是这一阵子的心理写照。他们向有着相似背景的同胞群体们聚拢,一起求助、划策。

昨天下午,陈女士时刻不停地刷票,直到“整个人都虚脱”,才抢到一张国航直飞上海的票,“纯属运气好”。

“明天凌晨4点(北京时间)起飞。经济舱直逼4万。”

“包机(几位回国乘客一起包机)也联系了,15万。下午再晚一步,我们包机就打算支付了。”

“这个时候钱还考虑吗?贵吗,一片羡慕好吗?”

陈女士说的包机是13位乘客一起包的,28日飞回国,座位卖得非常快,若1个人包机,价格则是170万。

晚上,儿子到了机场。凌晨0点43分,登机屏已经提示航班延误。

她的心悬着,一夜没睡,微信里又传来国航飞北京另一航班临时取消的消息。

“我的腿都软……我们儿子小呀,这几天一直担心,监护家庭一旦自顾不暇,有没有可能终止合同。万一学校再一停课,我都不敢想……”

回国留学生:去机场的路上,没司机愿意载——有的学校说,再申请停课,让留学生退学

25岁的小婷(化名)是英国卡迪夫市的一名留学生,3天前,她回到杭州,住进了隔离酒店

“根本就想不到,英国疫情会发展得这么快,我回来两天后,卡迪夫还举办了一场演唱会,几千人聚集在一起,都上热搜了……”小婷告诉记者,“父母催促得越来越频繁,就开始查询回国的机票。”

机票价格每天上浮,票量还是少得很快

“我发现机票的价格开始每天每天上浮,价格高了,剩余票量却一直在减少,减少的速度很快。”小婷觉得不太对劲,3月3日那天,她买了张10天后的回国机票,并提前向杭州方面做了汇报,填写了健康码。

等待回国的那10天里,小婷和其他中国留学生向学校申请了停课,但得到的回复是“校内无确诊病例,继续正常上课。”

与此同时,学校附近的超市里出现了小范围的采购潮,泡面、面包等货架已出现缺货。有同学跑了4个卖场,但只买到3包泡面。

去机场的路上,没有司机愿意搭我们

回国之路并不顺利,小婷一出门就碰壁了:没有司机愿意载她去机场,只因为她是戴口罩的中国人。“我不敢不戴口罩,英国的情况并不乐观,他们因此拒载我,我只能认栽。”小婷说,在接连询问了好几个司机后,终于有一个中国司机答应送她。

飞抵首都机场,小婷又接受了两次体温测量,并登记了入境信息。3月14日晚上8点,小婷落地萧山机场,在做完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后,她被安排住进余杭区的一家隔离酒店。

比起疫情,小婷更担心同学的心理状态。因为已经不太买得到回国机票了,而且学校尚无确诊病例,校方对中国留学生提出的停课申请一直不予应允,还有学校表示再要求停课,就让留学生退学。

“孤立无援、绝望、害怕,这些都是他们会产生的心理状态,我在回到国内之前也是一样的。”隔离的这几日,小婷依然未能放下心来,“我每天都在陪朋友们说话,顺带帮他们刷机票,我还听说有人花了四五万才买到一张经济舱,而我当时只要4000元,回国之难可想而知。”

浙江留学生妈妈:女儿决定不回国了——很欣慰,大事面前她能独立选择

浙江诸暨人吕燕萍也是留学生家长群体中的一员。大三的女儿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春节前作为公费交换生,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交流一个学期。

女儿打电话哭:我回不来怎么办?

“她是1月20日过去的,那时国内疫情好像并没有很厉害。后来,国内陆续都放假、停课,我和她爸还很庆幸,孩子幸好出去了,学习可以不落下。”吕燕萍说,后来随着疫情在英国爆发,上周英国政府出了“拖延”政策,她一下就紧张了。

夫妻俩商量着怎么办,当即就做两手准备,一面往英国寄口罩、消毒用品,一面让女儿买了机票,经俄罗斯转机回国。

吕燕萍是做心理工作的,做事向来笃定,该干啥干啥,就是那天她明显感觉静不下心来做事。

3月15日早上,女儿打来电话,掉了眼泪,说同学定的转机新加坡的航班,等到了新加坡,不让走了,“妈妈,我担心我回不来怎么办?”

就这么一个独生女,从小宠爱有加是自然的,直到上大学,才慢慢放手掉。这下夫妻俩也商量了好几个钟头,老公讲,不回来还是上策。

吕燕萍提醒老公说,“我们这样想,但你不好和她这样说,感觉好像我们不要她。回不回来你不要说,就是尊重她自己选择。”

“我后来就跟女儿讲,你不要急。这件事情也有它的正面意义,反过来看也是成长的机会,很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对不对?”

吕燕萍和女儿讨论了万一回不来,当下可以做的事:已经在超市囤了食物,可以撑三个星期;还有多少作业没做,多少书要看;合租室友们都在,大家情绪是不是都好。

大事面前,她能自己做选择了

昨天早上,女儿打电话来说,妈妈,我想想可能不回来了,你们给我准备点这个那个东西。

吕燕萍有点欣慰,女儿可以自己负责,自己做选择了。

“出去本身就是去学习锻炼的,她要适应那里的环境,而且疫情是个突发事件,很可能需要长期面对。她自己能从这件事里学到什么?”

在吕燕萍看来,作为家长,该做的已经做了,即使不回国,也要让女儿感觉到父母的支撑,孩子情绪要看到,要用正面的情绪引导她,但不要替她做决定。

“还是要相信,毕竟是发达国家,不可能对整个国家的国民乱来的。(疫情)真的到没法控制的地步,我们国家也绝对会采取措施保护侨胞。目前来看,可能真的待在那里比较理智。”

“女儿长大了,对父母不就是意味着渐行渐远嘛。”吕燕萍说,“往后还有越来越多事要她自己去闯。”

留下来的学生:打医疗电话需等1个多小时——没事就写论文、刷剧,不焦虑

25岁的周同学是浙江嘉兴人,研究生,就读于英国约克大学。

周同学租住的校外公寓会给每个住户发邮件,如果近期出现咳嗽发烧症状,一律自己在家隔离一周。一周后症状没减轻,就自行打电话给当地的医疗机构NHS。

“我同学前两天发烧了,打电话过去要等待很久才接听,一个多小时吧。”周同学说,“电话里会给你解答一些问题,然后还是让你在家里,实在不行了,再打电话。”

大街上戴口罩的人“真的很少”,基本都是中国人。周同学感觉这里的人对戴口罩存在歧视和误解——

“前几天,英国巴斯还举行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几千人参加。卡迪夫呢,前几天有个千人演唱会。难以想象吧?”

巴斯周末举行的马拉松大会

周同学说,自己也想过要不要回国,但以前往返只要4千多的机票,现在经济舱买不到了。甚至事先买好机票的同学,有许多被通知航班取消。她不得不决定还是留守英国。

“我们有要回国的同学,现在正在组织包机。”

另一位姑娘,23岁的米奇则是从杭州去往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留学生。因为5月份要毕业,她决定留在伦敦。

“难道现在回国,后面不回来了吗,不可能的呀。而且要飞10几个小时,密闭空间,我觉得也有感染风险,不安全。”米奇说。

米奇所在的学校现在也已经改上网课,她几乎不出门——超市里买不到多少东西,网购的话,提前一周。

她每天也与家人通话,安心写论文、刷剧。身边同学的日子大抵如此,没有太过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