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徐妍斐
近来防晒产品层出不穷,防晒丸又火了,声称可以通过内服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然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却称防晒丸几乎无效。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防晒提醒,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仍是防晒最有效的措施,不同的防晒化妆品对“防晒黑”和“防晒伤”有区分,消费者可按需选择。
美国:应警惕防晒丸
在电商网站上搜索防晒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进口产品,来自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美国等等。它们中的许多产品同时被标注为“美白丸”,价格多在数百元。其中,最热销的一家店有800多人付款。
其中,日本的几款防晒丸属于网红,声称是通过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来实现防止光老化、保护肌肤增加免疫力和抗衰老的功效。各种防晒丸的主要成分,基本都是“neutrox sun”。2018年3月,在日本的医学论文中,证明了“neutroxsun”的防晒效果,能够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具有美容效果。
然而,在网上搜索防晒丸,能够看到“高中女生吃了防晒丸去海边被晒伤”的新闻。这类情况往往是当事人因为太迷信防晒丸功效,而没有做其它的防晒措施,最终导致被晒伤。为此,防晒丸的效果也受到质疑。
最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注意到了防晒丸,并发出警告:市场上销售的被宣称可以保护皮肤的防晒丸,实际上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保护皮肤最好的方式是涂抹有效的防晒霜。
总之,无论防晒丸是否真的有效,面对烈日骄阳,还是采用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方法更为实际。
室内也可能需要防晒
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教授何聪芬介绍,打伞、戴帽子是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防晒方式,但这样也不能完全阻断太阳光,所以除了遮阳伞和遮阳帽以外,还要涂一定量的防晒霜。
防晒化妆品的原理分两种,一种是物理防晒,一个是化学防晒。物理防晒是把太阳光折射出去,像二氧化钛、氧化锌,这些成分就是一种物理防晒。化学防晒则是吸收光线。要达到高防晒值的效果,一般是化学防晒附加物理防晒。
防晒的必要性不分季节,夏天由于太阳光照射时间长而强烈,人们更注重防晒。其实在太阳光照射时间比较短的冬季,同样需要防晒。而且如果是玻璃外墙的室内,部分紫外线仍然可以穿透,也需要防晒。
记者从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了解到,今年1-6月,中心共收到22件消费者反映防晒类化妆品问题的投诉举报,主要反映产品无中文标签,产品宣称具有防晒效果但未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文,以及产品使用后出现不适等。
注意紫外线波段的区别
防晒产品上一些字母符号,大多数人分不清其中的区别。想看懂它们,首先要知道UVA、UVB和UVC代表的是紫外线的三个波段。UVA最靠近可见光,在紫外线里边是波长最长的,UVB是次之,UVC是波长最短的。
当太阳光照耀大地,UVC因波长最短,被大气层吸收,所以不会照射到地面上,而UVA和UVB 都会照射到地面上。现在防紫外线的防晒产品,就是防UVA和U-VB。而人们平时较多看到的SPF,就是指防UVB的防晒系数,针对的是中波段的紫外线;而PA或者PFA则是防UVA的防晒系数,针对的是长波段的紫外线。
长波段UVA和中波段UVB 的紫外线对防晒而言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很简单,前者会导致晒黑,而后者会导致晒伤,形成红斑。也就是说,带SPF字样的晒伤产品主要防止晒伤,而PA或者PFA 则是防止晒黑的。值得注意的是,防晒系数并非越高越好,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产品。
如果是平常上班,选SPF8-SPF15、PA+的产品即可。如果户外阳光较强烈,可适当提升到SPF25-SPF30、PA++ 的产品。如果在日光暴晒的沙滩,可以选择高防晒指数,像SPF50+,或者PA++++的产品,标签上有浴后防晒系数的防水产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