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8岁温州小伙辞掉高薪工作,跑遍全世界!他却说是被逼的

温州28岁的小吕(化名)去年初辞了工作,一年多来满世界跑,去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一年花了几十万。

按他的话说,自己不是潇洒地周游世界,而是被青光眼“逼”的,是去求医的,太担心迟早有一天会瞎掉。


浙二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王凯军教授对小吕印象深刻。他说,小吕有明显的焦虑症,看病时很紧张,手不停在抖,额头一直流汗,要想很久才能答上一句话,黑眼圈也很重。

“他反复在问,自己是不是要瞎掉什么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太正常。”王凯军教授说,从门诊来看,十个人中将近一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尤其焦虑,为此吃不下、睡不好甚至辞掉工作的大有人在。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1000多万青光眼患者。青光眼也是世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在如今确诊的患者中,有近3/4的人在初诊时就已经处于病情中晚期。

什么是青光眼?如何做到早诊早治?浙二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王凯军教授将带我们共同来认识。


王凯军教授

花光所有积蓄,到世界各地求医

原先,小吕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年收入不错,从他的手机照片可以看出,以前是个壮实的小伙子,然而一年来,他一下子瘦了二十多斤。

焦虑是起源于一个小细节。

小吕在公司附近租了个loft,卧室在二楼,一天晚上回家,他把家里两层楼的灯都打开。突然,他发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灯光,只有三个方向看着是亮的,朝上方向是暗的。

他觉得很奇怪,在手机上搜索了一下,提示是视野缺损的表现,很有可能得了青光眼。

“一晚上没睡觉,在那滑手机,真是太吓人!网上说法很多,有的说发病会比生孩子还痛,用头砸墙,有的说青光眼从确诊到最后瞎掉,只过了几个月。”

辗转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小吕急匆匆地找到王凯军教授,经检查,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属于中期,视野部分缺损,眼压略高,另外无其他症状,治疗关键是控制病情进展。

一听到是青光眼,小吕愣了几分钟,再也没说话,安静地走出了诊室。等到他第二次来找王凯军教授,已经是一年以后,并带来了厚厚一袋的病历和检查报告。

小吕说,后来他先去了上海、北京、广州,之后把工作辞掉了,又去了国外求医,花光了几年来的所有积蓄,换来医生们的同一句话,这病治不好,重点是控制。

“患者经常性失眠,目前已经在吃抗焦虑的药,他反复和我确认,是不是控制的好以后就不会瞎。”王凯军教授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焦虑、个性强,更容易得青光眼

从临床上来看,个性强、急躁、易冲动、易焦虑的性格,更容易得青光眼。昨天下午,钱报记者跟着王凯军教授坐诊,也发现了这个特点。

一个下午,门诊来了30位患者,有的坐立不安,有的反复搓手,有的是夫妇一起来,没说两句在诊室里吵了起来。

患者最关心两个问题:为什么发病、以后会不会瞎?

王凯军教授说,青光眼发病诱因很多,拿小吕的开角型青光眼来说,包括遗传、情绪波动、熬夜,也和平时过度用眼、乱滴眼药水有关。

“会不会瞎是造成患者焦虑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所有青光眼都致盲。”他指出,青光眼约有10余种类型,像急性闭角型如果及时就诊是能够彻底治愈的,先天性青光眼若能够早发现早手术也是可以完全控制的。

如今,患者对青光眼的态度呈现“一老一少两个极端”。年轻人防范意识很强,但太焦虑,还没治疗就先被吓死了。老年人又不够重视,拖着不手术,错过治疗最佳时机。

昨天门诊来了一位七旬大爷,原本定于年前手术,但他觉得要过年了做手术不好,就一直拖着,等这次来,左眼只有一点光亮,即便手术效果也不理想。

在治疗上,慢性闭角型、开角型这两种青光眼比较棘手,因为初期无症状,也不会痛,等发现了往往是晚期。“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控制好眼压,通过激光手术提前预防,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王凯军教授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0岁前每两年进行一次眼睛体检

那么,青光眼要如何预防呢?

今年青光眼周的主题是“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重点强调早发现、早预防。王凯军教授说,视神经受损是青光眼最显著的危害,通过视神经的检查,也能尽早发现青光眼。

前不久,他遇到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因为妈妈、外婆都患有青光眼,去很多医院检查都没问题,眼压都不高,也没有其他症状。但这位女患者不放心,忧虑重重,最后找到王凯军教授才确诊。

“我们用眼底照相机为她拍了张照,从照片来看,她的视神经部分受损,颜色变白并出现神经纤维层缺损,因为正常应该呈现淡红色。”王凯军教授说,如今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引入,拍一张眼底照,系统就能很快评估出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诊断准确率超过80%,未来广泛推广开来的话,更有助于青光眼的早防早治。


另外,在预防方面,

专家还有三点建议


1.40岁前,每两年进行眼睛体检,包括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40岁后,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

2.出现以下症状及时就医:眼胀痛,触摸感觉像石头,看灯光有彩虹,看实物像隔了一层磨砂玻璃,或者视野缩小,比如遛狗往前看,看不到脚下的狗。

3.不要在强光下和黑暗环境里玩手机、看电视,不要用眼疲劳。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郑琪 通讯员 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