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又到了广东新娘美美地穿起龙凤褂的婚礼旺季,广州花都一间裙褂工作室最近访客不绝,曾为杨千嬅、杨怡等明星做过龙凤褂的一对80后夫妻连日赶工,十月至今已送出了上百套裙褂。创业16年,因刺绣相恋的唐志茹和邓启荣,致力于传承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以针线寄情,为无数对新人送上祝愿。
一缕绣线两心牵
婚礼“赌注”定终身
唐志茹和邓启荣皆出身于广州的刺绣世家,自幼跟随长辈学习广绣。唐志茹5岁开始拈绣针,10岁学会钉金绣的60多种复杂针法,到了12岁已经可以独立做出一套裙褂,成为家族里最年轻的绣工。
钉金绣裙褂又称“龙凤褂”,从设计、出纸样、刷图、点版,到上绷架、刺绣、车缝等共有16道工序,需要全手工制作。其中,刺绣的难度最高,需耗时数月到一年不等。“最难学的是垫龙凤,首先用棉絮垫出龙凤头身,再贴上一层薄网纱,用金银线绣出浮雕效果。把立体图案绣得表面平滑并不容易,因为垫棉絮之后的绣面会变得不平整,起针落针都要凭感觉找准位置,绣坏后很难拆,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唐志茹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盛行刺绣工艺,唐邓两家在广州十三行附近合作为港澳客户代工裙褂、绣件、明星戏服等。唐志茹和邓启荣7岁时就结识,从小青梅竹马。唐志茹初中转学后,直至1998年一次聚会重逢,两人才因刺绣再续前缘。
彼时,受1997年金融风暴影响,唐家裙褂订单骤减,最惨淡时一年只有两三个订单,多达300名员工的刺绣工厂无奈解散。唐志茹大学时读了服装设计专业,但母亲称做刺绣没前途,不许她入行。2002年,在酒店做经理的唐志茹,看到婚宴上的新娘更多选择西式婚纱,而传统龙凤褂渐渐被人遗忘,便想辞职用自己的手艺复兴裙褂。
一次意外的求婚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当时他问我,我妈有没有给我准备裙褂,有的话,不如就准备摆酒吧。”从相识到谈婚论嫁皆是刺绣在“牵线”,于是两人打算用自己的婚礼下一个“赌注”。
大婚当日,唐志茹穿上了母亲多年前为她精心绣制的褂皇,成为全场最耀眼的焦点。“当时没几个人会在结婚时穿裙褂,顶多穿下小凤仙充场。我穿褂皇出来时听到了一片赞声,那一刻就觉得创业稳了。”2002年,夫妻俩创立小茹裙褂设计工作室,主要设计和量身定做手工刺绣的龙凤褂、唐装、旗袍等中式服装。
西式裁剪手法改良
裙褂成电商“爆款”
改革开放后,西式婚纱的兴起对传统裙褂的冲击很大,夫妻二人担心一早开实体店未必养得活,因此从网店做起,在介绍婚纱的同时推广裙褂。
为了适应现代需求,唐志茹在宽大平直的传统裙褂上融入了西方的裁剪手法,改良为西装膊、修腰的设计,尽量展现女性的曲线美。“我和丈夫研究了许多古籍,讨论如何改良时还吵过架,试过冷战十多天。”
设计方面,在龙凤、蝙蝠、牡丹、连理枝等传统图案基础上,唐志茹也创新地融入石榴、锦鲤、玫瑰等一众吉祥元素,如石榴喻百子千孙、锦鲤喻鲤跃龙门……2005年,他们把改良后的裙褂放到网上出售,一年卖出了100多件,卖出了淘宝“爆款”,引起同行们的竞相模仿。
“网络帮我们打开了新销路,到2008年,大家更注重中式婚礼的形式和流程,裙褂订单慢慢变多,我们才终于能一心一意做裙褂,不用再兼做婚纱。”唐志茹介绍,目前市面上的裙褂按金银线的密度来分类,从疏至密依次为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后与褂皇。手工裙褂价格主要由金银线的密度决定,一套小五福1万元左右,而金碧辉煌的褂皇价格高达9万-10万元,价格仍在上涨。
唐志茹称,古时裙褂往往是大户千金的风光嫁妆,用真正的金丝银线绣成,被看作是身份的象征。但现在这样绣成本至少要上百万,所以一般改用金属棉线。“金银线密度达50%的小五福至少绣三个月,而密度接近100%的褂皇最少需要十个月至一年。其中,褂皇是用红色布料刺绣到完全看不出红色,难度十分高,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绣。”
目前,小茹裙褂工作室有50多位绣娘,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家庭主妇,绣龄30年居多。“她们只需在家做刺绣,剩下的十五道做裙褂的工序都是我们来做。为求手工统一,我们不采取流水作业,每件裙褂的绣制都是由同一人独立完成。”从2002年至2015年,既做绣工又忙经营的唐志茹的每晚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店里不够人手时,夫妻俩还试过三天不眠不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店铺生意逐渐走上轨道,夫妻俩的裙褂作品也在国内屡获大奖。2015年,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夫妻二人合作的作品《褂皇》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同一年,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裙褂福荫传子孙
特制印章守诺言
申遗成功后,裙褂工作室开设了实体店,生意蒸蒸日上,如今在上海、宁波、深圳等地都有加盟店。这些年,夫妻俩的手艺声名远扬,还曾为杨千嬅、杨怡等明星绣制嫁衣。除了粤港澳地区以外,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家也会发来订单。
“来找我们的许多顾客,不仅打算在结婚时穿裙褂,而且希望能把这套传统吉服和福气传给下一代。”唐志茹表示,古时的婚嫁裙褂多由母亲亲手绣制,不少大家族还会代代相传,寓意将福荫传承给子孙。如今,定制裙褂的客户之中,既有给自己做嫁衣的姑娘、替女儿提前定制嫁妆的父母,也有送礼给未婚妻的男生和为未来媳妇定制嫁衣的婆婆。
“上个月就有个客户过来提前为6月个大的儿子定制一套裙褂,说是打算帮他存‘老婆本’,小宝宝来的时候还抱在怀里流着口水呢。”唐志茹笑着告诉记者。针对此类特殊订单,夫妻俩会先把已完成刺绣工序的9块布片寄给客户,等小孩长大以后再继续量体裁衣。“每一片布料都会盖上我们特制的印章,不管是多少年以后,我们的传承人只要看到印章都会帮忙完成裙褂。”
“工作室每年约生产两三百套裙褂,虽然供不应求,但为了保证质量,我们不会多接单。”邓启荣表示,量产的机绣褂用低廉价格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有人提议他们采用机绣,但他们拒绝了。“即便机器可以仿制出形和色,但模仿不来手工刺绣的精致和灵魂。手艺人倾注的心血给作品赋予了灵性,这是机绣无法替代的。”
如今,广州会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的基本是老师傅,年轻一辈的手艺人屈指可数。作为钉金绣裙褂的第四代传承人,邓启荣和唐志茹也曾有过担忧,他们曾开班授课,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邓启荣称,学刺绣需要沉下心来磨练,收益慢且不高的现实一度令年轻人望而却步。“教过300多个学生,现在能留下来的只有6个,最小的徒弟仅14岁。”
“广东人有一句话叫做‘食得咸鱼抵得渴’,困难行行都有,但因为热爱这一行,我希望顾客收到的是我的祝福,不是我的怨怼。”由于刺绣需要长时间低头,唐志茹也像许多绣娘一样饱受肩颈毛病困扰,但她从不抱怨,经常穿一身黑色运动衫,逮到空闲就锻炼。
“不管怎么辛苦,每次看到新娘子们在最重要的日子里穿上了美丽龙凤褂,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因为一直帮人做嫁衣,也带给了自己很多喜气,我们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唐志茹笑言。绣针指间流过30余载光阴,对龙凤褂的热爱将继续在唐志茹和邓启荣的爱情和生活中绵延。
【出品】南方探针
【撰文】记者欧楚欣 实习生陈梦璇
【图片】记者张迪
【摄像/剪辑】张迪 欧楚欣 实习生陈梦璇
【校对】吴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