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6岁弃教从军的均县抗日英雄赵剑英

@秦楚刊号

赵剑英,1926年9月出生于武当山下的均县(今丹江口市)。她幼年多病,习武强身,少年成为均州“第一女侠”。抗战时期,她弃教从军救国,成了第五战区政工队的一名女兵。16岁的她悉心传授士兵们格斗、擒拿等自卫防御方法,后被聘为抗战队伍的武术教官。抗战胜利后,赵剑英与丈夫覃辉到广西加入地下党开展游击战。1962年,赵剑英回到家乡均县(今丹江口市)。1980年,赵剑英遇到武当山嫡传太乙五行拳正宗传人金子张,成为武当太乙五行拳的正宗传人。2005年,赵剑英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领衔武当武术。

16岁少女“破格”穿上戎装——

1926年9月,赵剑英出生在均县静乐宫外一个贫穷家庭,乳名赵桂英。她父亲是篾匠,母亲生下5个孩子。赵剑英出生后的第12天,其父因病撒手人寰。

家境贫困的赵剑英自幼多病,长辈们都认为她“活不长”。母亲因无奶水,赵剑英幼年骨瘦如柴,又因积,动不动口吐蝈虫。为增强体质,赵剑英自小便学习小洪拳、大洪拳等武术套路。

虽然赵剑英的哥哥招收武术门徒,但受重男轻女影响的哥哥却从不教她一二。赵剑英6岁那年,一位姓国的东北军官,率部驻扎她家不远处的城隍庙。

由于这位军官是赵剑英哥哥赵元避的朋友,所以他也就常来赵剑英家玩。国姓军官在与其哥哥聊天中,发现了病秧子的赵剑英。国姓军官便让赵剑英的哥哥为赵剑英治病。可赵剑英的哥哥却没钱治,于是这位国姓军官,便让赵剑英跟着他学习武术。

就这样,赵剑英开始了习武。学武先练基本功,如手型、步型、踢腿、做朝天蹬、下腰劈叉、空翻等。

师严徒勤。这位军官每个动作教三次,达不到要求不教下一个动作。赵剑英记得在压腿时,这位军官要她腿伸直坐在板凳上,嘴要挨着脚尖。有时怕疼,赵剑英就把腿关节“弓”了起来,国姓军官发现后,就用皮带把她的膝盖扎在板凳上。赵剑英咬牙忍痛,眼含着泪水,大腿肿了消,消了又肿。历经种种磨炼,才基本上达到要求,赵剑英身体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从此,赵剑英爱上了武术,长期坚持早起锻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国姓军官接着又教她拳术套路和器械使用。赵剑英学得勤,先后学会了小红拳、燕青拳、十二路弹腿和刀、剑等武术套路。

1933年上小学,赵剑英每天早上从家门口沿街踢腿,劈叉,空翻到学校。不久,国姓军官随军走了。他走后,均县城关镇民众讲习所办了一所武术馆,赵剑英又去学习。练拳是从下午4点到晚上,不影响上学。

这所武术馆办得很像样,器械齐全。教官时常调动,流动性大,先后教过赵剑英的有王、孔、梁、左等姓教官。在武术馆学习的青年人很多,女孩子只有五人,最后只剩下两人。赵剑英是最小的一个,那些师兄们有时开玩笑,把赵剑英当石锁来举。

长期习武,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赵剑英会些武术,每逢纪念节日开大会,特别是运动会,学校都要她去表演武术。每次表演后,赵剑英总要得些奖品,为学校争了光,她也有了点小名气。

赵剑英10岁那年,一群习武男孩拦路问她:“你不是会武术吗?有功夫才可开路!”

赵剑英右掌一挥,一个“二龙戏珠”,打在对方鼻子上的同时,食指和中指一下抠住了对方的眼眶。拦路孩子顿时鸟散。赵剑英由此赢得“均州第一女侠”的称号。

赵剑英习武从不间断。入学后,她常为各级来宾表演武术。小学毕业后,赵剑英考上了郧阳中学,因家穷无钱继续求学,由此辍学。

1941年,蒙回民族学校董事长马松甫老人聘15岁的赵剑英到清真寺回民小学教一年级。半年后,赵剑英到老河口她大姐家,经房东班老汉介绍,赵剑英又到老河口清真寺崇真小学代课。每天早操时,由她教学生练基本功,学校师生自是高兴。

1941年,前方战事吃紧。15岁的赵剑英决定弃教从军救国。其时,李宗仁任司令长官的第五战区总部设在老河口,正在招募新兵。

1942年夏,16岁的赵剑英便去报了名。别人应征入伍都要考试,可赵剑英报名时,有人说:“这女孩子不简单,会武功。”主考官不信,问她:“你真的能打吗?”赵剑英点头。主考官说:“真的?那你露几招给我们看看。”赵剑英摆出几个动作,主考官当即目瞪口呆,然后说道:“你不用考了,破格录用!”赵剑英由此穿上军装,成了第五战区政工大队一名女兵,被分配在桐柏第五战区第一挺进纵队搞政治宣传工作,主要是教战士唱抗日歌曲。

每逢节日庆典,都要赵剑英表演武术,或拳或刀或剑,并不时博得掌声。

抗战期间曾任武术教官——

半个月后,赵剑英被调第五战区第一挺进纵队一支队政治室任干事。此时,她还不满16岁。闲暇,她悉心传授士兵们格斗、擒拿等自卫防御方法。其后,她被聘为武术教官。1942年,赵剑英奔赴前线。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抢救伤员、护理病号,义务为抗战将士悉心传授徒手格斗、擒拿、搏击等自卫防御方法。

第五战区第一挺进纵队一支队政治室主任名叫覃辉,广西河池金城江区保平乡纳六村六谷屯人,曾担任乡长。卢沟桥事变后,他弃政从戎,并成为李宗仁的随从副官。1941年,他受训于重庆中央训练团,学成归队第五战区。

在第五战区第一挺进纵队一支队政治室,赵剑英与覃辉相识相爱。1943年秋天,二人在抗战前线河南信阳结婚。覃辉见妻子热爱武术,就将其名字赵桂英改为赵剑英。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剑英随丈夫覃辉到广西河池。在河池县,覃辉与地下党组织接上头。

1946年,广西省杂技团周云鹏到河池义演,特邀赵剑英表演拳和剑。1948年,赵剑英调到思乐县当办事员。1949年3月,地下党联络员赵剑英以回河池探亲为借口,将覃辉掌握的一些枪械运到河池县,交给游击队。此次行动中,赵剑英把年仅5个月的女儿覃秀君托付给乡亲家中,此后失去联络,直到1991年才得以重逢。

据覃秀君回忆,自己在小时候,便听许多人说自己并非父母亲生孩子,但一直都不以为然。直至长大后,一名与覃辉曾有过交往的叔叔告诉自己身世。覃秀君说:“母亲共生育了9名子女,解放前,有4个小孩夭折,解放后,又有3名子女离世,如今,只有自己和湖北的一个弟弟覃献平尚存人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剑英随丈夫回广西同住河池。覃辉任广西河池县建委副主任;赵剑英当上了河池县文化馆第四区文化站站长。1958年她成为南宁市体委“健身武术社”武术总教练。

由于功夫深厚,赵剑英多次代表广西武术队参加全国各类武术比赛,并屡次获奖。

1957年,覃辉被错划成右派,关进农场。后来,夫妻音讯不通。赵剑英和孩子被下放到广西的一个偏僻山村。

1962年,经组织批准,赵剑英回到了阔别20年的家乡均县。1968年,覃辉不幸死在劳改农场。而赵剑英得到丈夫死讯时,已是几年之后。回到了均县的赵剑英,却失去了工作。为了谋生,她靠摆摊修钢笔、写春联卖春联度日。

20世纪70年代初,习武的赵剑英开始无偿教人习武。可她,也因教武遭到牢狱之灾。正在此时,有人揭发她,其教武的目的是鼓动群众闹事。无处申辩的赵剑英,因此被判入狱两年零五个月。

因为武功过人,入狱的赵剑英,被限坐在牢房里,不许行动,以致她的屁股坐出老茧。1972年,赵剑英被释放。出狱后,她四处为自己讨说法。1979年,她被安排到均县体委上班,也使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武术舞台。

年过五旬终获武当武术绝学——

1980年,赵剑英“重出江湖”,应邀参加湖北省武术观摩交流大会。7月,她代表湖北队赴山西太原出席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运动会。而就在这次武术观摩交流运动会上,赵剑英遇到了她武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金子张。

会上,浙江代表队里的湖北老乡王保仁,久闻赵剑英练武当功夫,便向她推荐年高七旬的武当山嫡传太乙五行拳正宗传人金子。金子在紫霄宫外的竹林中,窥见李合林道长的武当太乙五行拳后,如痴如醉要求学习。但受“武当功夫只传道人不传外人”门规之限,金子遭到拒绝,但金子残三次拜倒在李合林道长的门下,终于感动

道长将他收为嫡传武当太乙五行拳正宗传人。金子学会太乙五行拳后,离开武当山,不仅半个世纪研习不断,且从不向任何人传授。其时,年事已高的金子张,担心自己如果找不到传人,武当太乙五行拳就极有可能失传。得知赵剑英来自武当山,金老先生非常激动,不断询问武当山的情况。而赵剑英对武术的痴迷及刻苦钻研的精神,一下子打动了金老先生。于是,金子残决定把自己苦苦研习50余年的太乙五行拳教给她。

此后,赵剑英一心研习武当真功武当太乙五行拳,又结识武术大师沙国政、吕紫剑等人,习得武当三丰剑、太极剑、八仙剑、八卦掌、形意拳等武当武术。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前,武术界一直存在“武当无拳”的争议。赵剑英最大的贡献就是用扎实、深厚的武当功夫驳斥了“武当无拳”的谬论。

赵氏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学会武当太乙五行拳后,赵剑英觉得,作为武当弟子,应该发扬光大武当武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她开始广收门徒,免费向大家传授武术,其中就包括武当太乙五行拳。加拿大、德国、匈牙利、波兰、新加坡及国内众多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向她拜师学艺。迄今为止,她的门徒至少有1万多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洋弟子已在国外开办10余家武馆,传播弘扬武当武术。

赵剑英还带队出现在国内武术观摩及比赛现场,20多年来,她和弟子获得金牌166枚、银牌211枚、铜牌78枚,并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2005年5月,赵剑英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名字随着武当武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2007年5月,赵剑英出任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武当太乙五行拳全球海选擂台赛监督委员会副主任,随后应邀赴中央电视台担任专家评审。

2011年1月6日凌晨4时15分,一代宗师——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国宝拳师”赵剑英,因病救治无效在丹江口市去世,享年85岁。

下期继续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