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委员聚焦AED“救命神器”:增加配置 合理分布,还要“广而告之”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1月16日报道:2019年11月27日,中国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录节目时猝死,再次引起民众对“公共场所配置AED”的重视。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有数位委员聚焦这个话题,提出应尽快使上海公共场所AED的配置比例达到国际发达城市标准,并且绘制AED配置地图,加强宣传,让民众知晓。2019年上半年,普陀区某中学初二学生在做早操时猝死;2019年11月1日,年仅30岁的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青年医生金健凌晨因心脏骤停,猝死在办公室;2020年1月初,在某区的人大代表会议现场,有人大代表现场心梗,大家手忙脚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突发疾病甚至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柳叶刀》曾发表葛均波院士的文章,称中国心脏猝死的人数每年约55万,每日至少1500人心脏骤停,位居全球之冠。其中不足1%的人成功获救,仅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上海部分地铁站已经配置AED(资料图)

而医学研究和临床证明,如果在心脏停止跳动的4分钟内,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与进行CPR(心肺复苏),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救活率,抢救成功率将高达60%以上。“然而,即使是在上海,每10万人仅拥有10台AED,与国际发达城市的标准相去甚远。”黄春华委员举例称,在美国,AED配置总量已达100万台以上,每10万人配有400多台,日本每10万人配有200多台,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发展AED才几年,每10万人配有量也已超过100台,“深圳计划用10年的时间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对于2400万的城市人口,上海每10万人仅10台的配置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深圳机场配置AED(资料图)

“除了总量不多,上海的AED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分布还不够科学。”张宁、刘佳音、张娣、张黎萍等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上海AED配置总量中超过三分之二被放置在各大中小学的卫生室,仅属于“半公开”状态,人流量最为集中的地铁站等公开场所中,AED分布严重不足。“心脏骤停发生时,越快使用AED除颤,被救活的机会越大。所以AED布点越多越方便越好。”因此,委员们建议,应参照国际发达城市标准制定AED布防目标及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AED配置数量,合理分布。“比如加大地铁、大型会议、社区、景点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配置力度,争取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每500米配置一台。”他们还建议充分依靠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鼓励民族企业研制、推广国产AED装备,出台鼓励和扶持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行配置AED的相关配套政策。“配备了AED还要让民众知道它们都在哪里,让民众知道怎么用。”张宁委员建议,除了加强对AED使用方法的普及宣传以及培训,还应将全市AED的配置地图在各种媒体上“广而告之”,不仅让公众知道,还要能做到一键查询,快速知道离自己最近的AED在哪里,“方便普通民众在危机情况下伸出援手,并赶往现场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