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掐丝珐琅——瑰丽色彩中的皇家之象,精品藏品可送保利拍卖

铜胎掐丝珐琅有着黄金和宝石般的华贵和瑰丽。因其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故很长时期内主要作为御前用器,由宫廷内皇家御用作坊制作,除少量珐琅器由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和作为贵重礼品给外国友人外,民间难得一见。

明末成书的《春明梦余录》中,将艳丽的景泰珐琅器与宣德铜器、永乐雕漆、成化斗彩视为同等重器,赋予其“精巧远迈前古”的极高地位。当时贵族巨贾亦视为风雅珍品,竞相求之。

掐丝珐琅最早于元朝自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这种工艺带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蟠曲虬结、极重线条和设色的装饰性特点。掐丝珐琅器以金属细丝焊接在胎体上造出各式图框,再将珐琅釉填满空隙,放入摄氏680至720度的隔焰窑急速烧成,这低温快火可黏牢珐琅釉,又不至于熔解铜线轮廓。过程重复多次,直至金属丝坑填平。填釉过程完毕后,表面还需经浮石打磨,将纹饰刮平磨亮,最后步骤是将金属丝及光素的金属部分镀金。金属丝可分隔出不同珐琅釉色的图案,或在单一釉色中制造质感。

明景泰年间,由于政府的重视,珐琅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因此历史上便有了“景泰蓝”之美誉。到了清代,掐丝珐琅器成为清宫生活的重要部分,康熙及乾隆年间的珐琅器制作水平尤其高,有赖于皇室的喜好,御用作坊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装饰风格的演变。

掐丝珐琅既适合宫廷殿阁环境的陈设,又能满足皇家贵族的审美需求,故而从其技术引进伊始便成为皇家工艺品重要的一类。自康熙朝,宫廷造办处便设有专门的作坊,制作大到宫廷礼器、陈设,小到文房用品、生活用具。本次春拍《余香集—古董珍玩专场》精选的多组器物充分体现了乾隆宫廷掐丝珐琅的高超技艺,以及清代宫廷融合仿古与创新的独特审美观。

★1099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五供

觚高37.5cm,烛台高44.5cm,炉高46cm

来源:英国藏家旧藏

RMB:2,000,000-3,000,000

乾隆皇帝崇尚师古,下令制作了许多仿古珐琅作品,这些作品多源自商周青铜器,如炉、尊、壶、觥、觚、甗等,其上常饰蕉叶纹、兽面纹等。特点为造型规范、色彩绚丽、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此组掐丝珐琅五供便是极好的例子。

五供是供奉或祭祀用器,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和一个香炉,其造型多仿自青铜器,在清代乾隆朝较为流行。这套五供以天蓝釉色为地,以双勾边线技法勾勒出轮廓线,在缠枝莲纹中分别填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画面上莲花枝繁叶茂,满布器身。乾隆时期为掐丝珐琅器制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物铜质精良,掐丝细致,釉料纯正,图案繁缛,器表常有细小砂眼,是其重要的时代特征。这套五供施色均匀、流畅,纹饰刻画精细,成套保存颇为难得。

1096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兽面纹觚(一对)

H:31cm

RMB:700,000-800,000

觚成对保存,侈口,小圆腹,喇叭式圈足。露铜胎处鎏金,分别为口沿、底足及上中下三段衔接处。口沿与底足鎏金处刻回纹,而腹部上下则为素面鎏金,注重变化,节奏张弛有度。通体以浅蓝为地,填以红、白、黄、蓝、绿等色彩,口内壁饰缠枝莲纹,颈部、足部饰变形蕉叶纹,样式取自商周,两蕉叶纹之间有西番莲点缀,腹部饰兽面纹。整器色彩端丽,珐琅色分野自然,所饰兽面古纹清晰流畅,取古意而自有创新,是乾隆时期具有仿古风格的珐琅标准器。

乾隆帝钟爱文玩,又精于鉴赏,加之对珐琅工艺喜爱有加,掐丝珐琅在生产规模及产量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造办处制作的手炉工艺极为精妙。

★1098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海棠式手炉

H:10.5cm

来源:80年代购于瑞士藏家

RMB:1,200,000-1,800,000

手炉为冬天暖手之器皿,多为铜制,炉内装炭火,故也称“火笼”,本品小巧雅致,集美观与实用性为一体,鎏金灿烂,宝光莹莹,颇具宫廷御制装饰之风范。

正中做海棠式开光,正心置一朵红釉四瓣花,外环对称有瓜蝶相联绕,以蓝釉绘饰于画面边框,其间饰枝叶纹延伸翻卷,可谓匠心独运。盖侧鎏金,装饰花卉纹,錾刻技艺精湛,通透精整。

炉体做海棠式,壁表倭角,炉身两侧置提梁,腹部斜收,器底圈足,以镀金为饰。腹身以天蓝色珐琅釉料为地,肩部及底足各绘饰一周莲瓣纹及蕉叶纹,腹部主体纹饰为龙穿花,共描绘出十二条螭龙,在存世同类藏品中极为少见。

整器诸色纷呈,填彩一丝不茍,尤为精彩之处是填彩并非单调的一气呵成,而是注重浓淡相宜的色彩搭配,给人以绚丽华美之观感。整器设色研丽,纹样精美流畅,炉肩左右两侧铜铆之外固定铜弯板,以蝴蝶为型,吉意备至。清宫旧藏中有一件掐丝珐琅夔纹海棠式手炉(故宫藏品编号116413),其形制与此炉完全相同,原本应为一对,如今得见其一实属不易,极具珍藏价值。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4-清掐丝珐琅》,图版120,掐丝珐琅夔纹海棠式手炉

★1097

清18世纪 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三足熏炉

H:25cm

附原装盒(当为仇炎之旧藏)

RMB:150,000-200,000

"太平有象"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汉书·王莽传》:"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意思。瓶与平同音,"象"象征强壮、智慧、聪明以及永久的和谐,故吉祥图案常画象驮宝瓶,瓶中还插有花卉作装饰。此器铜胎规整,掐丝细腻,釉色纯正,彰显乾隆风格掐丝珐琅的华丽堂皇气派。熏炉品相极佳,除掐丝珐琅外鎏金厚重,熠熠生辉,尤其盖身之炉顶、象耳、象足刻划写实,线条优美,置于宫舍之内,华丽异常。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珐琅卷》,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4月,页101,编号9,及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Bard Graduate Centre编,《Cloisonne: Chinese Enamels from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展览图录,纽约,2011年,图录编号10,均可见类似藏品。

原盒

乾隆五十五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是乾隆帝八十寿诞。早在数年前,乾隆皇帝就指派阿桂、和珅、刘墉、福长安等大臣总办庆典事宜。为了这次寿宴,乾隆皇帝给宫廷造办处下旨,命其特制一批精美华丽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具。宫廷造办处接到谕旨,精心设计,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从此诞生。

★1095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

D:15.9cm

RMB:400,000-600,000

该碗敞口、圈足、弧腹。口沿饰一周变体夔龙纹,碗腹以宝石蓝釉为地,掐丝填刻四组宝相花纹饰,间以四处圆形开光。开光内分别在宝蓝釉底上装饰“万寿无疆”四个鎏金篆字,底部錾刻一周莲瓣纹,圈足内正中刻“子孙永宝”四字篆书款。整体纹饰富丽,金色明亮,工艺精湛,造型端庄大气,极为珍贵。同类器物可参阅香港苏富比10/5 Lot42,成交价HKD 875,000。

乾隆二十七年,画院处与珐琅作合并,于是画院的一些画家开始在珐琅作从事珐琅绘画,这一举措无疑对于乾隆时期珐琅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使此时期的珐琅技巧和艺术表现达到了巅峰。

★1100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插屏

H:17cm

RMB:500,000-800,000

插屏由掐丝珐琅画幅、紫檀框基座两部分组成。掐丝珐琅画幅绘山水庭院之景,可见山间楼阁掩映,飞檐翘角,庭院中两株古松参天,通往庭院的小桥之上有凉亭。画面中湖阔云天,群山耸峙,远山云漫雾嶂,似有万里之遥,山水之间可见苍松翠柏与梧桐环绕,宛若仙境。整体构图虚实相生,带有文人画的笔墨意境,山石楼阁尤称佳妙,淡皴浓苔,细致经营,格调高雅。

背面描绘一对仙鹤挺立于秀石之旁,动态生动舒展,一枝桃花由左下角延伸进画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灵芝、瑞鹤、桃花均为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之物。此品正是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鼎盛时所作,无论是珐琅材料还是制作工艺,均为后朝所不能及。

★1094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花浇(一对)

H:26cm

RMB:380,000-500,000

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制作造型、纹饰有的效法瓷器,此拍品便是一例。花浇成对,一侧作流,直颈、溜肩、圆腹,颈中部装饰凸棱与肩作一曲柄。器口、底足镶金边。主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肩部掐八宝纹样,腹部满饰缠枝莲纹及兽面纹样,兽面威严,花朵造型饱满,枝叶繁密,以红、白、蓝、黄诸色装饰纹样,色彩艳丽饱满。本器整体鎏金厚重,掐丝流畅,珐琅质地细腻,色调和谐,成对保存较为难得。

参阅

★1093

明 铜胎掐丝珐琅三羊尊

H:10.5cm

RMB:100,000-150,000

三羊尊撇口,长颈,折肩鼔腹,底足外侈。肩部均匀分布三只卧羊,寓意“三羊开泰”。因古时“羊”“阳”通假,亦称“三阳开泰”。并且中国宗法社会有“君为阳”,“父为阳”的思想,故此纹饰受到皇家大力推崇,而成为官造器物的经典纹样。本器通身以浅蓝釉为地,填红、绿、黄、紫等色釉作花纹。颈部为缠枝莲纹和蕉叶纹,腹部饰龙纹,足墙亦以缠枝莲纹装饰,与肩部相呼应,唇口、肩部及圈足皆鎏金处理。本品器形规整秀丽,制作极为精良,彰显出珐琅器的艺术魅力。

乾隆一朝,掐丝珐琅工艺在民族传统与舶来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不断融合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创新。为了满足皇家对珐琅器的巨大需求,御制珐琅器不惜工本,力求至精完美,最终形成乾隆时代百花竞艳、集多类艺术大成的姣姣之作。

专业送拍,目前国内业务有送拍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国嘉德;海外业务有送拍澳门中信,香港皇室贵族,中国艺海,台湾中正,香港劳伦斯,新加坡金沙,美国大联盟,阿联酋迪拜拍卖等,承诺送不进去全额退款,根据各拍卖行历史成交记录为您选择您藏品适合的拍卖行合作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