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要了解金代的铸币,这一篇就够了!

这个来自北方草原的强大国度,极其向往汉文化,创造了多种钱币,堪称中国古钱中的绚丽瑰宝!

金(公元1115-1123年)是中国北方少数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女真族起源于东北地区东部黑龙江流域,后扩展到松花江流域。

女真人的生活方式与契丹人不同,不能归属到传统的草原游牧文化畴范,但也不是汉族的那种定居的农业文明。其生活与经济方式是根据所处的环境而定:生活在森林中的女真人,从事渔猎,与辽朝很少接触,被称为生女真;生活在东北平原,特别是辽河流域的女真人则从事畜牧或农耕,被置于辽朝的直接统治下,被称为熟女真。

根据史料记载,从北宋太祖建国到北宋真宗时期,女真人数次从辽东半岛出发,经过海路到山东登州进入宋境,携带好马向宋朝进贡与贸易。在与辽、高丽和宋朝的交往中,女真人吸收到大量先进的文化,而在后来的灭辽吞宋的进程中更吸收了两国的文化与制度,并有效的加以运用。

1115年春,女真人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正式称帝,年号收国。同时向辽国要求册封他为大圣大明皇帝,其次允许他乘玉辂,服兖冕,用玉玺,辽金两国以兄弟通问。并要求辽国无条件将辽东与春州两路割让给金国,付给金朝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正是宋付给辽的岁贡之数)。辽无意议和,而对金的征讨连连失败。

1117年,阿骨打改元天辅。天辅是金国的第二个年号。天辅元宝的铸造时间就在这一时段内。天辅元宝钱文楷书旋读,文字秀美,形制风格与同时期的辽钱区别甚大,更接近于当时的徽宗钱币。金太祖晚年,为与宋合击辽,两国使节频仍,天辅钱很可能是与当时与北宋良好互动交流下,北宋工匠在北地铸造。

作者藏拓

关于天辅元宝钱,较早见于已故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对丁福宝《历代古钱图说》的批注中。从上世纪中期至今,东亚及东南亚以及南亚远至非洲西海岸,中国钱币的发现次数不胜枚举,应与当时诸国的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有关。

天辅元宝

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开基建国所必须做的事情首先是建国号,定年号,设文武百官,定礼仪制度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承认与通好往来。而铸有年号的钱币,通过赏赐、流通等手段可达到宣示政权,促进贸易的意义。目前发现的金代早期货币如天辅、天眷、皇统诸钱非常稀少,应该是在当时铸造量就很小,属于试铸性质,不用于大量流通。

1123年,完颜阿骨打逝世,庙号太祖,其弟太宗完颜吴乞买即继位,改年号天会(1123-1135),天会年号的铸币目前尚无发现。

1124年,金取代宋朝作为西夏的宗主国实现金夏联盟,1125年秋,金朝大举伐宋,1126年初即兵临宋都汴梁城下,为请求撤兵,宋签订城下之盟,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除岁币增加到每年银30万两,绢30万两,钱100万贯外,再缴纳一笔相当于180年岁币之和的战争赔款。1126年2月中旬,金兵撤离汴梁。1126年夏,高丽向金称臣。1126年底至1127年夏,金兵再次包围并攻陷北宋首都汴梁,大肆掳掠并俘虏北宋徽钦二帝。

从1115年(收国元年)建国至1142年(皇统二年)宋金签订盟约之时,金人与辽、宋之间始终处于拉锯战争状态,金人虽占领中原地区但无法有效控制与稳定他们获得的新疆域。

金占领中原后,为了将中原地带作为金宋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区,先是选择北宋官僚张邦昌建立傀儡政权大楚,后于1129年末将降官刘豫指派为大齐国皇帝,年号阜昌。国都定为山东大名府,后于1132年迁都汴梁。

刘豫铸造有小平阜昌元宝、折二阜昌通宝、折三阜昌重宝三等铜钱,均有篆楷两种,钱文对读,书法俊逸,铸工精湛,制作整齐划一,铜质铸工以及钱文无不精整。应当与当时刘豫(实际是金)控制了陕西钱监的铸钱设备与掌握先进铸钱工艺的工匠有关。阜昌钱多出自中原地带,存世皆少。

小平楷书,天眷堂拍品

小平篆书,天眷堂拍品

折二楷书,天眷堂拍品

折二篆书,天眷堂拍品

折三楷书,天眷堂拍品

金代“阜昌重宝”篆书折三 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成交价:RMB 40700

在铜钱的使用方面,从辽宋掳掠的铜钱,如岁币、战争赔偿等等满足了金人的日常需求,并造成了货币过剩,另一方面,金人也无法预料到战争的结果到底是最终消灭辽宋、还是与辽宋并存或者是全盘失败逃回故地。所以当时大量辽、宋旧钱乃至当时宋朝新铸的靖康、建炎、绍兴及伪齐阜昌各钱也被运回女真故地,就地埋藏作为战略储备。

少泉藏

纵观整个金代的铸钱,无论铸造量多寡,制作都很精良,技术水平极高。每每不惜工本,设计之美,铸造之精,务求精美。这些都应归功于刘豫保存下来的完整的铸钱系统(保证系统完善),以及金代早中期各帝王无论多寡都有铸钱的传统(保持工艺纯熟)。

1135年金太宗驾崩,熙宗继位。金熙宗有两个年号:天眷(1138-1141年)、皇统(1141-1150年),两个年号均有铸钱。

天眷钱钱文旋读,目前发现有小平天眷元宝篆书、小平天眷通宝楷书、折二天眷通宝与折三天眷重宝三等四种铜钱,小平发现有楷篆两种,通宝与重宝目前仅见有楷书存世,天眷钱均极为罕见(小平元宝篆书目前仅见,北京毕建先生藏;小平通宝楷书山西、黑龙江各有一枚;折二通宝楷书一枚藏家密藏,一枚出现于2007嘉德春拍;折三重宝楷书在新加坡)。天眷钱钱文书写、铸造风格酷似刘豫的阜昌钱。很可能沿用了伪齐钱监的铸造设备与铸造工匠。

↑天眷通宝楷书小平,天眷堂藏

小平元宝篆书 北京毕建先生藏

天眷通宝 折二 楷书 阔缘,天眷堂微拍拍品

↑天眷重宝 折二

皇统(1141-1150)钱文也为旋读,目前发现仅有小平皇统元宝(见历代古钱图说)、折三皇统通宝两种,均为篆书旋读。皇统元宝篆书小平钱上世纪40年代经北京泉商骆泽民手转于北京藏家李映庵,解放后复又由骆泽民转让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目前仅见。折三皇统通宝于山西长治发现,现在新加坡,亦为仅见。皇统钱文字书法略输于阜昌、天眷钱,大小则与阜昌钱接近。

↑篆书皇统通宝折三

史书第一次明文记载的金代铸钱则见于金海陵王(1150-1161年在位)。“正隆二年(1157)议行钱,三年乃于其中京大兴府(北京)置宝源,宝丰,利用三监铸正隆元宝。”正隆元宝存世只见小平楷书旋读一种,轮窄郭细,非常精美。虽然正隆元宝只铸造了三年多点(1158-1161),但是根据存世量来看,当年的铸造量还是非常大的。正隆元宝有不少版别,其中比较少的有大字、大字行元、俯正,以及五笔“正”隆等。

↑正隆大字,作者藏拓

大字行元,天眷堂拍品

五笔正隆,天眷堂拍品

俯正,天眷堂拍品

海陵王还使用过天德、贞元两个年号,这两个年号的铸钱尚未发现。

受金代铸币技术的影响,西夏的铸钱水平也产生极大的飞跃。早期钱币文字钱,笔画肥,制作接近辽钱;至天盛、乾祐、天庆等钱风格为之一变,笔画犀利,文字规矩,制作精整,接近北宋徽宗钱风格。查自史料,天盛十三年(1161年,金大定元年),西夏军队短期占领陕西境内的宋金领土,西夏钱币工艺水平的进步,应与这场战争有关。

乾祐元宝 中国嘉德2015年秋拍成交价:RMB 9430

金世宗仅用大定(1161-1190年)一个年号。大定十八年(1178年)铸行大定通宝钱,钱文楷书,有瘦金风格,对读,有小平、折二两种币值。小平钱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纪年,版别较多,不算太难得。折二大定通宝钱较少见,所见皆为白铜传世品,是比较奇怪的现象。又有厚肉大字阔缘小平背四决的铜、铁钱,比较少见,此类钱制作较粗,铜钱多发铁锈色,可能和宣和背陕钱一样,是铜铁混铸。如有铜钱铜质精良,字好修穿的应为铁母。厚肉大字阔缘小平背不四决的大定通宝无论铜铁,均很稀少。

大定通宝,天眷堂微拍拍品

大定通宝 铁母 中国嘉德2011秋拍成交价:RMB 4830

金章宗使用过明昌、承安、泰和三个年号。明昌钱所见皆伪。承安宝货史料记载是承安二至五年(1197—1200年)所铸束腰银铤而非铜钱,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上也认为承安宝货铜钱应是假钱。但承安宝货的实物一直到1981年后才在黑龙江阿城等地先后多次发现,足可证旧谱 “承安宝货”折五大铜钱为伪。

金代承安宝货一两银鑟,陈达农旧藏 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拍品

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铸楷书泰和通宝对读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共四种,另外还铸行有篆书泰和重宝对读折三、折十钱。泰和通宝、重宝钱细缘细字,书法精整,铸工精良,尤其篆书重宝,文字为党怀英所写,更为精妙。篆书泰和折十中有一种初铸品,文字与众不同,钱型大样,制作浑厚。泰和钱中除普通篆书重宝折十稍多外,其余均稀少。尤以泰和通宝折十(存世四枚)与泰和重宝折三(存世一枚)为珍。存世还有小平、折二折三泰和,文字粗犷臃肿,制作粗糙,应为元时仿铸。另前两年内蒙出了几十枚泰和通宝折二,价钱一度有所回落。

↑泰和通宝小平,作者藏拓

↑泰和通宝折二,作者藏拓

↑泰和通宝折三,作者藏拓

↑泰和通宝折十,作者藏拓

↑泰和重宝篆书折三,作者藏拓

泰和重宝,朱砂锈,仿若繁星点点,极美品

金泰和重宝初铸大样

卫绍王(1209-1213年)在位期间年号有三:大安、崇庆、至宁。

大安年号,同时期的辽、西夏、金均有使用。辽大安通宝、大安元宝小平早有定论。传世有太平通宝改范的大安通宝小平钱,铸工与西夏同为太平改范的元德通宝接近,故定为西夏。文字风格接近金钱的大安钱目前还没有发现。

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铸行崇庆通宝、崇庆元宝钱,通宝钱有小平、折二两种币值,钱文真书对读。元宝钱之前仅见折五孤品一种(见历代古钱图说),篆书对读。今年天眷堂又发现其真书对钱。此枚楷书折五崇庆大钱,首次发现,实乃古钱大珍!是钱钱型厚大,字口极深峻,生坑极美品也。

↑崇庆小平,作者藏拓

崇庆元宝折五楷书,天眷堂藏

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铸至宁元宝钱,实物仅见折五大钱(见历代古钱图说),真书旋读。文字遒劲,制作精好,铜色红紫。至宁元宝形制风格与崇宁通宝接近,前泉家多人疑为崇宁通宝改刻,郑家相力排众议,以崇庆元宝折五钱与之相互印证。此钱为民国名家方药雨旧藏,至今仍为孤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宣宗贞祐年间(公元1213~1217年)铸行贞祐元宝、贞祐通宝钱。元宝钱仅见小平钱,文字旋读,制作精整,为平岛春水1970年代自印尼选得,目前仍为仅见。

贞祐通宝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共三种。贞祐通宝钱文均为楷书对读。所知贞祐通宝小平钱解放前发现三枚,解放后发现两枚;折二钱方地山一枚;折三铜钱解放前发现一枚,解放后发现也仅四、五枚而已。传闻贞祐通宝折二、折三钱有铁钱存世,但未见真品,不敢定论。

↑贞祐元宝小平, 作者藏拓

↑贞祐元宝小平

贞祐通宝小平,天眷堂微拍拍品

↑贞祐通宝折三, 作者藏拓

贞祐通宝折三

天眷堂藏拓

由于蒙古入侵,宋、西夏的夹击报复,贞祐元年金宣宗由燕京(北京)迁都汴梁。金之辖地日渐困窘,宣宗后期乃至哀宗、末帝时期,所出各种纸钞信用丧失,市场紊乱,民众破产,直至灭亡至,这期间已无铸钱之环境。

2010年12月陕西华县咸林中学施工现场发现长宽2米深1.4米的大型钱币窖藏,清理后重量达数吨之多。

其中极大多数为北宋钱币,也含有早期南宋及金正隆元宝钱,大部分为当地文管部门收缴,经过清理后,认为是宋钱窖藏。当时也有少量散落于坊间,这其中就发现一枚贞祐通宝折三钱。此钱的发现,可以就此调整此批窖藏年代的上限应为贞祐元年(1213年)。以当时局势分析,当与金和蒙古之间的战争有关。

我不禁想起一则旧闻,在此介绍给研究金朝纸币的师友。

1996年3月,西安钟鼓楼广场基建时,在一个废弃的井内发现了窖藏官印,西安市文物局公安人员及时前往保护,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及时进行了清理。清理和全部追缴回来的金代铜质官印共有279方,铜版共有9块。这些官印均为方形或近似方形印面(边长5~7.8厘米),高1~3.8厘米,上有柄形纽(长2.3~4.2厘米、宽0.7~1.7厘米、高1~3.8厘米)。印面印文均为阳文九重篆,字体整齐流畅,极具艺术性。从背款纪年可知,这批官印的颁造机构为行部、行东部、东部及物部、行宫部、京兆行部、行陕西东部等,颁造时间在正隆三年~正大八年(1158~1231年)之间,印面职官均在三品以下,其中有交钞、昏钞等关于钱钞制度的印章数块。9块铜版均残,是金代转运司的铜券及铜帖子残片。这批官印、铜券及铜帖子应是两行省为逃避元军进攻,在放弃京兆前(1231年后不久)投入废井中的。作者:懒禅 来源:天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