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线的艺术,被前贤喻之为“一画”,堪称妙绝!试想,轻提柔翰(柔翰,指毛笔),慢濡砚池,进而以锋毫轻抵素宣,入纸之际,已经开始渲染美丽的时空之旅。“笔迹者,界也”,一旦落墨,顷刻界出纸上乾坤。界者,正可谓以“一画”开始方寸之内的布白,落笔为实,白处为虚,于是笔墨徐徐之中,无论真草篆隶,无论笔画多寡,因着相互之间的留白,以虚映实,以实照虚,虚实之间,相互生发,不断阐述出有对比而又和谐之境。
延伸开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中的虚实,自然又与其它文化相衔相通。在中国本土戏剧舞台艺术中,虚处更是大有用场,剧中人物于台上稍绕一圈,便可意为巡视千里战场;站在桌上举目,又似远望万里江山。正是采取以虚映实的方式,小小舞台方可演绎出社会人生。在音乐艺术中,琴家演奏,按压勾挑,往复自如,轻拨柔弦便可喻为实处,弦音满堂,袅袅之际又似为虚,于是虚实之间,氲氤出唯美画境。怪石以丑为美,其中瘦、漏、透、皱为其审美特质,而漏与透,正是虚处所在。试想,于江南园林胜境之中,假山深处,往往见有小洞可通人,也正是此种人为造虚之法,彰显出通透空灵之韵。艺术有虚处,也就似人有了顺畅的呼吸,也就折射出了生命律动。
由此也就能进一步理解书法之中的重要审美与创作之则——虚实相生。在枯笔飞白处,可以透过丝丝缕缕笔画间的留白,营造出迥异于润含秋雨的意境,此处造虚,苍茫而又缥缈,如果再合理运用枯墨,或可臻于干裂秋风之境(图1)。
图1 林散之作品中的“锲”字
在运笔的过程中,因为笔势的承接,所谓蓄势待发、因势而动之际,往往见到书者欲右先左、欲上先下之法。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书写过程中的一种虚实相接,正是有了由虚入实的前奏,才衍生出了行云流水之畅达。
图2 柳公权《玄秘塔碑》拓片(局部)
虚实之境,可谓大矣!但就楷书结构之法,亦足可仔细体味,而且愈是因为楷书用笔的实处多、虚处少,反而更加映衬出合理体现虚实关系的重要性所在。常言道:虚室生白,那么,白处就可意为虚。凡是笔画之间的空白,都是虚处(图2、图3)。故而,如何留空,大有深意。
图3 赵孟頫《胆巴碑》(局部)
而易为人忽视的楷书之章法,实则由楷书结构派生,试想,颜体雄浑饱满、外紧内松的结构特点,实际也就决定了其字里行间必须茂密,即字距行距皆较小,方可协调统一。
图4 (传)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拓片
蒋和《学画杂论》云:“《玉版十三行》(图4)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由此也揭示出字内有虚实之则,字外更有因虚实变化而带来诸多审美感受。
(发表于《书法报》2020年第17期,原标题:《实处之妙虚处生——楷书结构规律解析之七(上)》,作者:许传良)
《书法报》于1984年1月1日正式创刊,是我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法专业报。
发行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与海外数十家书法团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
坚持专业特色,注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的统一 ,全年50期,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