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在中国有超过2000年历史,据传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夫屈原投江。但实际上,粽子只是远古人类加工黍米的一种固定模式,大致定义为:用质地柔韧,耐高温的叶子,包住黍米,蒸煮后食用。几千年下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对这种食物进行了反复的改良,粽叶的挑选,黍米的精细化,加上各种内馅儿,便有了如今中国百花齐放的粽子文化。
广义上说,但凡满足“粽叶包裹主食+内馅”、“蒸,或者煮之后食用”这两个条件的食物都可以称之为粽子,不仅国内有,国外的粽子更因当地的食材,当地人民的想象力,而呈现出各种造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参观一下其他国家的粽子是啥样,如果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那就……对了。
因为受古代中国的影响,亚洲各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粽子,基本构成都是粽叶+糯米+各种内馅儿,缅甸、越南、菲律宾和泰国的粽子都大同小异,比较特别的是新加坡的粽子。新加坡是一个几乎由华裔组成的国家,他们的粽子除了普通款,还有一个染色款。新加坡人会用花朵的汁液把糯米的一角染成蓝色,染得恰到好处的就是观赏性与食用性俱全,染得不好的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两个马来族人聚居的国家主要吃“马来粽”,这是一种东南亚传统食物,形状和制作方法和中国粽子非常相似,通常来说,马来粽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羽状棕榈叶包裹,一种是用椰子树叶包扎,同时他们还在里面加入了椰浆,吃起来有一种别样的热带风情。
在朝鲜和日本,粽子又是另一种做法了。他们会先把糯米打成米粉,再包裹粽叶加工,朝鲜人会把米粉做成车轮的形状,用竹叶和线捆绑蒸熟,至于日本人,他们的粽子只能让大家直接看造型了。
继续把目光放宽到世界范围内,南美洲也是一个产粽子的地方。他们的粽子基本组成是:“玉米叶+玉米面+内馅儿”,因为南美洲,尤其墨西哥是玉米的发源地,几千年来他们都把玉米作为主食。
早在公元1世纪,墨西哥人就开始吃一种名为达玛尔的食物,至今接近2000年,这种食物的做法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墨西哥人会在里面加入各种馅料,肉类有猪肉、鸡肉,调味有奶酪、辣椒,如今墨西哥也有很多加菠萝、草莓、葡萄干的“甜达玛尔”,隔了一个太平洋,粽子的甜咸之争依然是一场大战。
此外,秘鲁、哥斯达黎加、巴西等南美国家都有粽子,也都是以玉米面为主。小编看了一圈下来,还是觉得中国纯糯米做的三角粽造型最完美,其他国家的只能说各有各的特点,至于日本……各位有什么想吐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