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小吃是什么?


小吃起源于何时

小吃是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最早见于宋代吴氏的《中馈录》中出现的“甜食”一词,指甜点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元代无名氏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出现“从食”一词,指饼类小食,书中详细记录了湿面食品14种、干面食品12种、从食品12种、煎酥乳酪品5种、造诸粉品(粉制食品)3种,由此可见吃点心的习惯在当时已十分普及。

明、清两代,烹饪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点心制作更加完善。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中国最先出现的四大小吃群,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始于明洪武年间)、上海城隍庙小吃(始于明永乐年间)、苏州玄妙观小吃(始于明弘治年间)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始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被称为中国四大小吃。这些小吃群不仅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同时每个小吃群均又各有特色。

清人汪日桢的《湖雅》中列举了约20种点心;顾仲的《养小录》中记载有饵之属(粉食类)16种,果之属(果实类)24种,粥之属(粥类)24 种,粉之属(用粉加工的食品)2种。李石亭的《醒园录》中记载了清代特有的点心,一种用“满洲饽饽法”制作的点心,其中的“蒸西洋糕法”和“蒸鸡蛋糕法”,是采用西方的蛋糕制作技术。

小吃代表了什么

小吃就地取材,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离乡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因当地风俗而异,特色鲜明,风味独特。

现代生活工作紧张,小吃由于方便快捷、随时取用,在台湾、新加坡等地甚至经常成为正餐的替代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文化生活的精致化,开始越来越青睐精致、特色的小吃。

现代人热衷于小吃,通常不主要是为解馋、吃饱,更重要是藉品尝异地风味小吃来了解当地风情,地方特色小吃由此逐渐成为地方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吃不仅代表了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地方食品,还代表了这个地方海、内外的知名度、覆盖率,优质服务环境、外地人适应度以及外埠扩张及市场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