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秋将至,今天咱来说说月饼

十五六岁离家,这么些年,就没有在家过过中秋,好在这边文化氛围浓郁,中秋节反比无锡老家那边更加热闹一点。今年一个人在广东,反倒是有点想念过中秋节了。借这个节日的当儿,写写月饼,也写写中秋。

之前写了篇东西,讲菜肉大馄饨的做法(馄饨/扁食/抄手怎样做好吃?),一些读者看到后不服气,不把菜肉大馄饨当馄饨。其实世界大了去了,同样一种东西,往东南西北随便哪个方向走个一百公里,做法就不一样了。趁着年轻,还是应该多出去走走,见识一下不同地方的文化,品尝一下不同地方的食物。哪怕全世界吃了一圈后还是觉得自己家乡的东西最好吃,至少也不会闹出把菜肉馄饨不当馄饨的笑话。

月饼其实也是一样的,各地的做法差很多。今天我讲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很巧的是,在我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前面一半和后面一半正好是以这两种月饼为分界线的。

苏式月饼

外婆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巧是中秋,于是每年的中秋节,一大家都会聚在外婆家里。这样家族全员全部出席的聚会,在我们家里一年就两次,另外一次就是春节。

外婆的几个女婿里,我爸爸是大厨,其它几位女婿也都厨艺了得,每年往往是轮流下厨,今年你做春节团圆饭,我就做中秋岳母生日宴。一顿饭,虽吃不上什么珍贵食材,但是每桌起码二十个菜。现在一想,外婆家里那个不到三平米的小厨房能做出来那么多的菜,而我在家里设备齐全又宽敞的厨房每次做七八个菜招待客人就累个半死,实在是惭愧。

酒足饭饱,桌子清干净,然后就是上月饼的时候。我小时候的无锡,还是以苏式月饼居多,而苏式月饼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鲜肉月饼。

苏锡一代自古物产富饶,一些传统吃食也格外朴实——很多肉加很多糖。苏式鲜肉月饼的肉馅用肥瘦三七的五花肉剁成,加白糖、蜂蜜、芝麻、盐等调味料合成肉馅。月饼的皮分水油皮和油酥皮两层,水油皮用精白面、猪油、白糖和水和成,油酥皮测只用精白面和猪油。之后的擀面团则是月饼酥皮的关键,网上已有网友分享过做法,我就不献丑了:苏式鲜肉月饼的做法

做好的面片,包起肉馅,表面刷上蛋黄,进烤箱烤至表面金黄。

蜡纸包着的苏式月饼,表皮酥松,一口下去更有肉汁渗透其间,一边中秋赏月一边吃月饼,大有化作天狗吞月亮的快感。

离家多年,一直没能再吃上苏式鲜肉月饼,直到去年女熊猫君照着网上做法仿制,才又吃上,这大概能算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月饼<------我老婆真厉害(๑→ܫ←)

广式月饼

年少时候有幸就读于新加坡的南洋华侨中学。华侨中学1919年的时候由陈嘉庚先生带头建立,至今已经九十五年。虽然自八十年代后华侨中学就改用英语授课,但是华人文化保持的相当好。每年春节都会把七八十岁的老校友们请回学校做新春团拜,舞狮社团常年扰民,武术社团的姑娘都很好看,还有从马来西亚华人那边传来的二十四节令鼓,更是重要活动的必备表演项目。还有每周校会都要唱的那几首歌,直到现在,我还会不时还站在伦敦小镇的阳台上,对着楼下的天鹅来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

在众多传统华人习俗中,又以中秋节最为隆重。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学生会的人就会在学校广场上方搭起一个大灯笼,作为当晚活动最重要的亮灯环节。还有一些卖学校T恤的摊,还有水果饮料摊点。吃过晚饭,历年的校友们,不管是刚刚从中学毕业还在读大学的,还是我这般刚刚开始工作的,甚至一些已经退休的校友,都会聚集到校园里,甚至一些校友会专程从国外赶回来,参加这个大家庭一年一度的聚会。

新老校友在一起,哪怕根本不认识,只要互相报一下自己的年份和班级,立马就知根知底,着实是一家人的感觉。报完年份,就能互相搭着肩膀,把广场围个水泄不通,唱起一首首老歌。

相比国内的更多选择,新加坡的月饼都是广式的,而且不出意外的话90%的月饼都是莲蓉馅。虽然好吃料足,但是每次都吃一样的难免乏味。每到中秋节临近,公司的供应商们纷纷送来各个酒店制作的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月饼,我这样脸皮厚只管吃的,就每个切一片品尝,偶尔吃到不是莲蓉馅儿的,就多切两片吃。

客观的说,广式月饼在外型上比苏式月饼好了不止一点。广式月饼,图案精致、清晰,皮薄馅多却不容易碎,通常来说个头也比苏式月饼要大些,馅料种类也更加多样,作为送礼来说更加合适。

写在后面

记得有一年外婆生日,那时候一般人还没用上互联网,更不用提网购了。一位远在澳大利亚的远房亲戚专门托人捎回来一盒广式月饼。那个时候还不富裕,国外买盒月饼在国内顶很多人半个月工资了,还大老远捎回来,挺不可思议。

中秋的标志是月饼,中秋的主题是家庭,圆圆的月饼正好是家人团圆的象征。今年的中秋节,如果你能陪伴在家人朋友身边,那就尽量团聚吧。如果不行的话,买点月饼捎过去,现在网购那么发达,甚至可以网上买了直接快递给父母。

月饼不贵,贵的是在为了生活压力打拼的时候,抽出时间来对家人、朋友表达的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