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姐妹花远嫁来新10多年 烹煮正宗海南粉 让老乡尝家乡味

海南美食不只有海南鸡饭,从中国海南省嫁来新加坡的姐妹花想向新加坡人介绍另一道佳肴——海南粉。

本期带读者一探究竟,品尝这道海南省的著名小吃。

滑嫩的米粉搭配浓郁的酱汁,加上嚼劲十足的牛肉丝和竹笋,以及香脆的炒花生,还有开胃的酸菜和手工辣椒酱,姐妹花烹煮正宗海南粉,叫道地海南人赞不绝口,连美食评论家也找上门来。

牛车水珍珠坊熟食中心的“家乡海南粉”顾名思义,要让食客享用新加坡找不到的正宗海南粉,更让怀念家乡味道的海南人一解思乡之愁。

姐妹花张艳和张雅去年2月开档时,只在社交媒体微信和面簿的海南朋友圈里做了一点宣传。没想到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还有熟客叫美食评论家来品尝。

为解乡愁 回乡拜师学艺

妹妹张雅(35岁)接受专访时说,姐妹俩10多年前嫁来新加坡后,非常想念家乡的海南粉,四处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小时候熟悉的味道。

于是,两人决定回乡拜师学艺,原本只在家里煮来吃,一解思乡之愁,后来在机缘巧合下顶下朋友丈夫不要做了的小贩摊位,才开始把这道在中国海南省家喻户晓的美食发扬光大。

新加坡美食评论家司徒国辉最近在报章上介绍这道菜肴,说他终于发现这是本地酱汁浓稠牛肉面的灵感来源。

张雅说:“海南粉有上百年历史,在海南,大街小巷都找得到。就像新加坡人去到外国要找云吞面那些道地美食一样,我们也在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除了酱汁浓稠的海南粉,食客也可选择海南粉汤或凉拌海南粉。

姐姐张艳(36岁)说,海南人喜欢牛肉炒得较韧,新加坡人则偏好较软的牛肉、牛腩或猪肉,因此也提供这些选择。

姐妹俩坚持亲自准备食材和配料,不买现成的。她们每天会熬两三锅卤汁和一锅汤,汤汁用完就收档。(严宣融摄)

坚持食材配料不买现成 自拌辣酱手炒花生

花生自己炒,辣椒酱自己拌,从食材到配料,姐妹俩都坚持手工制作,不买现成的,宁愿少卖也要守住家乡风味。

张雅说,搭配海南粉的蒜头辣椒酱是手工制作的,要剥辣椒头、切辣椒、搅拌酱料,每次做7公斤到8公斤,可用八九天。

她说:“有人说他是为了辣椒酱而来,叫我们卖辣椒酱。我们不想卖,做辣椒酱很麻烦的。”

这档海南粉的米粉用的是叻沙用的粗米粉,而非正宗海南粉用的手工米粉。

张艳说,进口正宗米粉成本太高,为了把售价维持在大众水平,只好用叻沙粗米粉代替。

姐妹俩每天会熬两三锅卤汁和一锅汤,汤汁用完就收档。虽然营业时间定为上午10时到傍晚7时,但一天的用料有时下午4时就卖光。

悉心打扮开档 “做小贩也要穿美美”

采访当天,姐妹俩都穿了一模一样的Hush Puppies马球衫。问及是否是约好的,张雅笑说不是,只是两人刚好都想把家里好看的衣服拿出来穿,做小贩也要穿得“美美的”。

她说:“家里好看的衣服都没机会穿,索性穿来开档,做小贩也会想打扮一下。”

张艳说,虽然当小贩需要很多体力,相当辛苦,但比起自己以前在面包店打工的日子,还是相对自由,没有主管看着,非繁忙时间又可以坐在档口前的座位上休息,吃吃饭,喝喝茶。

之前担任赌场荷官的张雅则认为,当小贩对身体相对比较好。她说,在赌场工作除了得熬夜值夜班,还得吸二手烟,现在作息规律,体力活也能活动筋骨。


海南粉是中国海南省家喻户晓的美食,滑嫩的米粉搭配浓郁的酱汁,加 上牛肉丝、竹笋、 炒花生,还有酸菜和辣椒酱。(严宣融摄)

老乡光顾 如回老家

给予两姐妹满足感的莫过于看到许多海南人前来光顾,跟他们经常接触,就像回到老家一样。

张艳的丈夫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海南人,很支持太太开档,每逢休息日还会到档口帮忙洗碗。

开档至今一年多,姐妹俩已有不少回头客,有人甚至一周来五次,天天吃同样的东西。她们早已记得各个熟客的偏好,谁要辣椒谁不要。

除了中国来的海南人和新加坡海南人,也有不少其他籍贯的新加坡人以及爱尝鲜的年轻人慕名而来。

张艳说,有些人甚至从兀兰或义顺大老远跑来牛车水吃海南粉,有时不巧卖完了只好扫兴而归。

“看到顾客那么喜欢吃我们的东西,我们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免责申明

1、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