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泰国首建瓜子厂 洽洽干果出海

海外市场对瓜子的需求让国内零食企业看到了商机。7月1日,洽洽泰国工厂正式投产。按照计划,作为洽洽首个海外工厂,泰国工厂先期将生产瓜子类产品,并以泰国为基地向海外出口。

业内人士认为,泰国工厂的投产让洽洽更贴近海外销售市场,并为洽洽带来可观的海外收入。如今洽洽海外市场份额已占到所有销售比重的一成左右,未来海外市场的目标将提升到所有销售比重的四成。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要考验洽洽管理层在海外的运营能力。

泰国新厂投产

据介绍,洽洽泰国工厂2017年开始建设,总投资5亿元,工厂占地144亩,一期建成两条葵花籽类产品的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年销售额预计在10亿泰铢,年利润预计达1亿泰铢;二期将引进坚果类产品生产线,开拓坚果加工、贸易、品牌、分销业务。所有生产线投产后年销售额将在25亿泰铢左右,年利润将达2亿泰铢。

洽洽食品董事长陈先保表示,洽洽泰国工厂投产,是洽洽生产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进而实现洽洽“从全球领先的瓜子企业迈向全球领先的坚果休闲食品企业”的愿景。

目前洽洽已经将市场拓展至俄罗斯、中亚、美国、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市场是洽洽海外销售的核心区域,为快速服务市场,提高产品新鲜度,洽洽多年前就曾考虑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

“经过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多地的地理位置、国际贸易壁垒、优惠政策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比较,最终决定在泰国建厂。”洽洽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完成了所有国家的经销商开发。

据了解,海外华人起初是洽洽的目标客群,随着这几年的渗透和教育,国外当地消费者也成为该公司品类教育的重点客群。

洽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洽洽整体实现营业总收入41.91亿元,同比增长16.34%,营业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48.68%,利润总额5.77亿元,同比增长38.23%。其中,葵花瓜子品类营收为28.0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22%,占总营收的比重为66.94%。

海外瞄准40亿

在业内人士看来,洽洽选择在泰国建厂,正是看中了东南亚市场桥头堡的作用。按照年初洽洽发布的全球战略,未来,洽洽将达到百亿元的销售规模,海外市场的占比将达到30%-40%,即海外销售规模要达到30亿-40亿元的规模。

数据显示,2018年洽洽海外销售2.4亿元,占营收的5.7%,同比增加11.17%。其中,东南亚占据了海外市场销售收入1/3的比重。2018年7月-2019年6月海外财年洽洽营收增长了24%。

尽管东南亚市场所占总体销售收入依然不高,但对于洽洽而言,未来泰国工厂除有效地满足泰国及东南亚市场需求外,将大大缩短国际物流周期,提高坚果产品新鲜度,并有望向欧美市场延伸。

洽洽相关负责人表示,洽洽泰国工厂目前的年产能达1.5万吨,未来还将持续扩大泰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工厂投产后,洽洽生产的产品运往中东和欧洲的时间缩短15天。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洽洽的产品已销往40个国家,其中美国为第一大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海外销售额的50%以上。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洽洽泰国工厂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满足泰国及东南亚市场需求,帮助实现洽洽全球营收100亿元、海外营收40亿元的发展目标。

反哺国内市场

目前,洽洽在国内拥有合肥、哈尔滨、包头、重庆、长沙等生产基地,9间国际标准的自有工厂。但生产的产品基本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口味的产品为主,并不能满足海外消费人群的需求。

此前,洽洽在泰国推出的产品广告,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主打的是椰香味。有消息人士透露,洽洽曾经想为泰国市场单独打造冬阴功味,但这需要专门研究配方,如果最终只能供应一个市场,对洽洽而言成本太大,最终只能作罢。

对于零食企业的“出海”,一位不愿具名零食企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海外市场是企业新的增长点。洽洽从产品研发、品牌影响力和终端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国内坚果炒货行业竞争严峻、口味单一、同质化的问题严重存在,这也表明国内行业的竞争正努力通过海外市场寻找差异化。

同时,坚果市场掀起了一股每日坚果的风潮,百草味、来伊份、良品铺子、洽洽等休闲食品品牌都相继推出每日坚果产品。数据显示,每日坚果相关品牌仅京东平台就有300余个,并且产品包含的干果种类相近,多为腰果,核桃仁,榛子,蓝莓等。在众多坚果品牌中,虽然洽洽在瓜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但在零食坚果领域中并没有实现全面的领先。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创始徐雄俊认为,“通过泰国工厂的投产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一定的成绩,进而可以形成对国内市场的反哺。”徐雄俊说。

资料显示,在海外消费市场,特别是成熟的经济体,比如欧盟、北美市场,具有更高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与更为严格的政府监管。

徐雄俊表示,如果洽洽能够在这些成熟市场经受住监管考验,同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将传递更为可信的质量信号,对构建国内消费者信任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有帮助。北京商报记者 李振兴/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