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共享脚踏车市场尚未饱和,市场还是热闹的很

新加坡共享脚踏车市场短短一年内出现七家业者,不禁让一些公众怀疑市场是否逼近饱和现象。

过江龙摩拜单车(Mobike)新加坡总经理孟繁星说,经过公司市场调查,共享脚踏车的领域还在快速增长。

他说:“我们特地选择新加坡为首个进军的国外市场,是因为新加坡政府日渐推广脚踏车的使用,而且我们的商业模式正好能配合。”

新加坡GBikes的首席财务官谢长恩则指出,去年在新加坡劳动队伍为360万人。“若以每10人中有一人使用脚踏车,那新加坡可容纳超过30万辆脚踏车。新加坡容量如今还没到一半。”

GBikes在今年5月进场,是设立四年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SG的子公司。

oBike创办人石一指出,他们的目标是将公共交通使用者的四分之一转换成他们的用户,距离这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新加坡管理大学战略管理学助理教授范平正博士指出,如果某地方的脚踏车,经长时间还是数量过多,造成剩余的情况,那才会是饱和状态。

他认为,应该给予这些新业者尝试的空间,让市场淘汰那些效率较低或不行的业者。

本地共享脚踏车市场发展迅速,在短短一年内就有七家本地及中国业者在抢占市场,市场人士预料,接下来还会有业者进场。

今年首三个月就有三个业者进入市场,分别是本地公司oBike,以及ofo和摩拜这两家过江龙。目前,它们在本地各有至少1万辆脚踏车,并积极在争夺本地共享脚踏车市场。

随后加入市场争夺战的本地公司除了GBikes,还有SG Bike。 SG Bike是由经营组屋维修和重新粉刷工程的承包商ISOTeam,以及原本在东海岸和白沙公园经营脚踏车出租服务的Cosco休闲公司创办的合资公司。

另一家即将加入市场的是设立有七年之久,专门售卖电动脚踏车、电动轮椅等的Eco Biz International。公司网站写到,它即将推出小白单车(Baicycle)测试寻求50名用户,地点在女皇镇到杜弗一带,报名下个月底截止。公司负责人受询时仅表示日后会做出宣布。

小白单车是中国科技公司小米旗下生态链企业的产品,今年初在中国推出,近期也进军日本市场。

另一家提供共享脚踏车服务的是Neuron Mobility,它于6月在新加坡科学园一期展开测试,推出20辆脚踏车及50辆电动踏板车。公司创办人王子滋说,他们推出脚踏车是为了观察用户在和电动踏板车之间做出什么选择。目前数据显示,用户倾向于使用电动踏板车。

“我们的核心强项是电动通勤(e-mobility),因此会在这方面发展,短期内不会在脚踏车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谁是市场老大?

首三家业者同时期进军本地市场,脚踏车数量数以万计,目前市场主导权花落谁家?

oBike说,公司应用下载量超过100万次。

摩拜单车新加坡总经理孟繁星说,公司没提供个别市场数据,但表示全球有超过1亿个用户。

尽管如此,市场占有率大致上能从应用下载量和排行榜表现看出倪端。

目前在共享脚踏车市场称王的,相信就是率先在1月插旗的o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