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6名大姐蒸“年味”花馍,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8点,看看她们蒸多少

每年一进入腊月,做年货生意的格外忙,特别是临近春节前的日子。1月1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有这么一帮大姐正忙着做年货。“我们6个人蒸花馍,从早上6点开始做,一直干到晚上8点,要不然订单做不出来。”负责人李彦华一边展示“石榴”花馍一边介绍说。(图文/明之)

李彦华是莒县山东大姐家政的负责人,据她介绍说,今年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做花馍的材料了,从腊月十五开始,每天忙着赶制花馍订单。“我们平时主要做培训,免费培训面点制作 、月嫂和育婴师等。”李彦华介绍说,年前做这个花馍其实是个“副业”。图为面点师在制作“花馍”。

在莒县山东大姐家政的工作室里,6名面点师各司其责,和面、压面、雕花、做花馍,上蒸笼、包装,她们忙而不乱。李彦华介绍,6名面点师采用流水作业,按序分工合作,从面粉到一个个花馍成品,凝聚着6个人的劳动成果,也凝聚着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莒县,“花馍”又被称为“花饽饽”,每年春节期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年货”。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制作“花馍”费时费力,如果掌握不好技术,有时还做不好,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花钱买,也不愿意制作了。图为面点师在制作“花馍”。

“我们现在制作的‘花馍’,从颜色上分,共有6种色彩,都是采用果蔬调色。从品种上分有枣山、鱼、石榴和卡通包。”李彦华说,“花馍”的深红、浅红、黄、蓝、紫、绿色分别是用红曲米粉、甜菜根、蝶豆花、南瓜、紫薯、菠菜等果蔬调配而成,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剂。图为面点师在制作“花馍”。

“去年我们免费培训了1000多名面点师,很多人通过培训,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李彦华介绍,因为通过面点制作培训,他们也打出了名堂,很多人都找他们订做“花馍”还有“炸果子”,今年到目前就已经接到了300多个礼盒的订单。图为面点师在包装“花馍”。

“我们六七个人,加班加点,一天最多能制作80斤面的‘花馍’,因为我们是纯手工制作,各种花样造型,都是手工一个个做出来的,所以比较费工夫。”李彦华介绍,到了腊月二十七就不接订单了,接了也做不出来。虽然订单不断,也不得不拒绝。图为面点师们在摆放刚刚蒸出来的“花馍”。

订单以单位居多,个人也有不少订做的。去年他们还接到了新加坡的订单,还有香港的,北京、上海等地也有不少。李彦华说,从订单上看,消费的年轻人比较多,这说明传统“年味”食品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传统“年俗”正在回归。图为面点师在制作“花馍”。

为了迎合年轻的消费者心理,他们在“花馍”的造型上进行了创新。过去传统的“花馍”主要是枣山、鱼、燕子等造型,而且彩色又以白色为主,造型笨拙,体积大,色彩单一。他们在汲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体积小,色彩靓丽、造型可爱的“花馍”。图为面点师在包装“花馍”。

过去,农村做“花馍”以体积大为好,主要是因为家里人口众多,而且饭量也大。一个大枣山重量达到五六斤,一家六七口人一次就可以吃完。在如今的新时代,多数家庭都是以三口、四口人为主,而且吃的也丰富,所以就没必要做体积大的“花馍”了。图为李彦华从蒸笼拿出“花馍”。

“我们做的‘卡通包’,因为造型小巧可爱,色彩好看,很受年轻妈妈和儿童的喜爱。”李彦华介绍说,现代人的饭量也比过去小了,他们做的“花馍”大小以一家三、四口人的饭量为标准,一次就可以吃完,小的“花馍”一个人能吃四五个,在体积上也方便携带,所以很受欢迎。图为面点师们制作的“卡通包”。

一个礼盒,里面装有枣山、福山、鱼、石榴等,象征着新年步步高,福气多多,年年有余,多子多福。这些即传统,又现代的“花馍”融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望。图为面点师们制作的“福山”花馍。

在鼠年即将来到之际,面点师们用传统的民间手艺,新的制作理念,传承着中国传统“年俗”和“年味”,以“花饽饽”(花馍)的方式,满足着新时代年轻人对传统“年味”的消费需求,让传统更加深入人心。图为6名面点师向读者和网友拜年,祝大家鼠年福气多多,快乐多多。欢迎关注《新图视野》,打开温暖世界,感受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