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海口骑楼老街一整天可以这么玩,好齐全呀!好多的美食美景哟

六百年前的海口

骑楼老街的醒目标志

四牌楼轰然拔地而起

见证了南宋至今

海口骑楼老街

从步履蹒跚的弄潮

到巍然屹立的沧浪足迹

1849年南洋谋生的海南人

揣着一枚一枚血汗银子

怀着振兴祖宗基业的雄心壮志

大兴土木,荣归故里

沿水巷口而下,顺水巷口而上

宽宽的水域,窄窄的土地

船只哗哗往来,汽笛声声催人

四牌楼街区伸出修长的手臂

徒然藤蔓般延伸出200多座骑楼

像光芒四射的城堡

像熠熠生辉的史诗

像怦然心动的歌曲

骑楼老街不仅仅有数百年历史的骑楼楼建筑,岁月流逝,在斑驳古拙的外墙之间,对于许多人来说,老街美食,更是有着让人念念不忘的记忆里的老味道。

今天就跟着海南妹(瓦妹)玩转骑楼老街。

从清晨喜爱的辣汤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旅程,不仅可以看历史古迹,还边逛吃逛吃的美好哟。

著名的美食家蔡澜先生曾这么说过“我欣赏的,就是那些最普通的,但又是最可口的菜,就算偏僻地区的餐厅,我也会去寻求......”

骑楼老街里的这些经典老味美食正是如此。

1.姚记老字号

这家店就是海口食客口中的“赴水巷口呷辣汤”就知道是哪里的地方。辣汤不是辣椒汤煮的汤,而是用胡椒子加各种猪内大骨熬制的高汤。高汤清而不淡,辣而不辛,就像海南人的生活一样,闲适无求但是又不平淡无聊。

推荐时间:10:30----20:00

推荐理由:老字号,离得近

地址:水巷口20号

特别推荐: 辣汤饭、腊肠、煎蛋


每一道美食的产生,都会有关于它背后的故事,水巷口辣汤饭自然也不例外。

据说, 早期的水巷口是个渡口码头,货运工人和船工便成为了码头的“常客”,起早贪黑,汗流浃背,得到的回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根本吃不起肉。因码头需求而生的餐饮行当也面临尴尬,没有客源,没有消费,别说回本,就连买肉做料都难。

为了打破这局面,有户卖汤粉的老板机智地想到了将猪肉换成少人会买的猪内脏,用胡椒掩盖住内脏的腥臭味,再配上酸菜,不仅降低成本也能便宜出售,能解决温饱之余还能暖胃驱寒,一时之间,这道美食受到了渡口码头货运工人和船工们的欢迎。

于是,一户变两户,两户变四户...整条街都纷纷效仿,卖起了辣汤饭,这道起源于渡口码头的简餐,也在一代代人的推广下,变成了海口当地的代表性美食之一,流传至今。

在这有名的水巷口食味后,当然不错过逛了解这呀。


水巷口位于海口老城区东北部,始建于明代,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原有河道相通,南接博爱老街,清代建有建港路,是早年琼州府的官渡和繁华的埠头。

据说, 水巷口也叫毓秀坊(也曾在文革时期叫做“旭日连”,在1981年又恢复为“水巷口”),因河流到街口而得名,原先地形与现在也不一样,早期的水巷口西侧是海口最早的渡口码头,因城中有河,船在水中行,所以也被誉为海口的“威尼斯”后来因依河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带动了附近经济发展,后来,水巷口填河造路,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很多人对水巷口的印象是辣汤,但对于上年纪的老海口人而言,那曾经与海甸岛遥遥相望的彼岸,是回家的渡口,是远行的牵绊,是一份安宁与温暖。

居仁坊有三处门可以通进,这么一路过来就选择文明西路的入口进,在这个入口的旁边是中山纪念堂,虽然里面已没有什么,但建筑可以看看,很气派壮观。

居仁坊这里的小道四通八达,古迹也有不少,例如咸水井、吴氏大院、关帝庙、吴元猷故居、王鹏年故居、新新戏院、太阳太阴古庙、陈家大院等等。

以前居仁坊叫马房,三百多年前,因明朝驻军曾在署门对面养马厮而得名。



相传,这口水井开凿于明代初叶,因居仁坊旧称“马房村”,而井水偏咸味,因此得名马房咸水井。井水最初供郡治饮马洗鞍之用,居民则常用于洗涤,据说该井逢久旱不竭,遇大旱之年总能为居民解燃眉之急,加之人落入井中会有浮力托起的故事流传,所以当地居民视其为神井保护。

居仁坊的文明路入口的大门旁就是海口吴氏大院,这座院子始建于1923年,与之前看过的几处老宅不同,这是一处采用玄武岩修建的大屋,具有典型的南洋古民居风格,据说该大院内还修建了30平方米的地下防空洞,可见这家大院的主人当年的想法和安全意识得有多超前啊。

接下来我们逛去老街的解放西去看遗留下最美的四合院。

邱氏祖宅(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这是海口遗留下最美,最完整的四合院!整整100年的时间,尽管后面有修建过,但还是保留了当年那些完美的木雕!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839平方米,为二进三间,东西厢房的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海南民居结构, 几十年前栽种的盆架树如今已亭亭如盖。

邱氏祖宅是邱秉衡(著名民主人士、曾任海口市副市长)之父邱爵一于1920年兴建的。邱爵一,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他南下到海口后以经营盐田业而致富,位居当年海口富商之列。


上半场可以先休息会了,去吃中午饭了,去一条老海口人最爱的美食街

西门(新民西路)

无论是海南粉还是牛腩粉,是斋菜煲还是地道小吃,是甘蔗水还是清凉爽,是现磨咖啡还是鸡屎藤...只有吃不下没有吃不到的老海口美食,不仅价格便宜,更重要的是都很正宗。

今天就吃海南粉吧,这家几十年的老店我经常来吃。

这家海口有名的海南粉店,

几十年的经典老店,也成网红店了。

现在她家也开起夜宵。

这家的海南粉首创是在海南粉中加入脆角,也叫炸面片,非常酥脆。配汤是典型的海白汤,非常鲜美。

不要吃多,来份小碗就好吧,一会还要去吃小吃呢

接下来呢,大中午的,可以逛到骑楼里的中山路,吃份美味的特色清补凉,然后在那安静美丽的环境里休息休息,待会再逛。

好多年的老店了,环境不错,味道很好,价格较实惠,因此我是常客。

椰子清补凉,配的耶奶又多,我的爱

休息1个小时就可以继续逛啦

海口非遗文化展示馆(免费)

展馆里有,琼剧戏服、八音器乐、黄花梨家具制作、椰雕、海南粉烹调技艺、公仔戏、海口龙舞、冼夫人文化节等传统戏曲、传统技艺、传统饮食和传统舞蹈都在此展出,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涵含着数百年的历史遗痕,真实而系统地展现了海口市的历史概貌、文化底蕴和市井风情。

骑楼老街里的这三栋当年传奇色彩的楼不错过。

说起骑楼老街里的地标建筑,最负盛名的当属海口大厦。海口大厦又叫“五层楼”,位于得胜沙路上,初建于1935年。刚建成时,它便成为了当时海口市的第一高楼。


除了“五层楼”,在当时的骑楼老街上还有两家与其齐名的旅店,一个名曰泰昌隆,是几个新加坡籍的文昌华侨一起投资开办的。还有一个叫大亚酒店,是琼海华侨王先树投资建设的。

这三家旅店之间的客人还有一个有趣的分流现象,据说当时刚到海口的南洋客人里,如果是说的琼海口音,就会被“接客仔”带到大亚酒店,如果说的是文昌口音,就会被带到泰昌隆。而能不能去“五层楼”就很难定夺了,因为当时“五层楼”更多的都是海口的达官贵人,那些喜欢社交或者是想要高攀的人若想亲近他们,就需要好好计划一番了。


因为内容太长,在这就不说细说五层楼里当年主人门的故事了,有兴趣可以看我前面有写过。

肚子还吃得下吗?现在准备去逛西天庙了哦,这不仅有保存着清代的建筑,还有着几十年的小吃,我爱光顾的小摊位。

这的建筑有900多平方米,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有天井,第二进和第三进之间是拜亭,拜亭两边为东西厢廊。整个庙宇系砖木结构。可惜,第三进几乎毁坏完。

头门有石刻“西天庙”凸出横匾,系出自清代探花-海南四大才子中的张岳崧。而西天庙是为了纪念海南四大才子中的王佐而建的。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洁,为人乐道,博学多才,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建此庙宇纪念他。


这一天是不是足够丰富呢?晚上就自个看去新民西路吃斋菜包还是文昌鸡吧,愿旅程快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