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焜民
近年来闽南传统建筑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研究者渐多,而各地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时候读到蒋钦全先生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一书,无疑是件十分愉快的事。
按照梁思成先生的研究,中国建筑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东西,发育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闽南,尤其是泉州的民间传统建筑正是产生于晋唐、美轮美奂于五代、宋,并延续存留至今,无论是官廨、民宅,抑或寺庙、宫观的建造,其建筑机能都是从“条理清楚的木构架的巧妙构造中产生出来”,樑、柱、檩、椽、拱、枋、楶、梲、槅等各种构件的规格、形状和位置都取决于结构上的需要。对古代营造法式的严格遵循,对地域材料福杉、烟炙砖和花岗岩的青睐,以及匠作的创造性发挥,使得闽南各类传统建筑比例优雅,细节精美,色彩热烈,风格突出而统一,聚则连衡望宇,灿若绮霞,散则遗世独立,风姿绰约,在中国建筑学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明清以后,渐次吸收外洋建筑因素而更加丰富多彩,跻身于苏派、徽派、京派建筑之列顾盼自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也成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泉州杨阿苗故居
福建南安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
蒋钦全出身于惠安建筑世家,大匠之后,家学渊深,不仅土作、石作、木作,而且彩画、泥塑、堆剪,各种穑路,项项精通,迥异伦辈。上世纪九十年代泉州东街拓宽改造时,复建“豸绣承恩”坊,文管部门指定必须嵌入21块残构,恢复原坊风貌,尺寸如旧,他初出茅庐,竟然做得榫卯严丝合缝,古色古香。老市长王今生为修复文革毁隳的承天寺,曾物色民间人才组织泉州古建筑公司职其役,落成后不忍使成明日黄花,青钱万选,点将蒋钦全出掌。此后二十年,风生水起,他自泉州出发,转战港、澳、台,走出国门,在东南亚乃至中东,承建了一大批寺院、宫观、楼台亭阁、塔幢等建筑工程,可谓纵横半天下,使闽南古典建筑竞放异彩。
蒋钦全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人
福建泉州西湖公园刺桐阁
澳门中华妈祖文化村
山东台儿庄古城天后宫
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
马来西亚西天宫
江苏昆山慧聚寺(天后宫)景区万佛塔
蒋钦全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就我所知,这本书耗费了他好几年的功夫和心血。既有师辈手把手传授的传统技艺的要诀介绍,又有自己摸索认知的经验演绎,既有中国建筑普遍原理的灵活运用,又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精神体现,既拾坠绪,又立足当代,开新生面。在他被罗哲文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后,眼界渐宽,所知益深,书稿数经改易,也更加准确严谨,多所发见,体用兼善,故未可作泛泛匠书视之。掩卷凝思,我觉得本书的出版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重拾文化自信,不使优秀传统失堕。
梁思成在七十多年前就担心随着钢筋混凝土和钢架结构的出现,中国建筑或面临一个严峻的局面。如不能正确因应和有所创新,中国式的建筑将不复存在。刘太格曾称赞从福州经泉州到厦门,沿途有如建筑博物馆。如今安在?大片体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传统民居建筑日渐一日地消失,城市的个性化特征令人不安地变得模糊不清,历史文脉断裂。很多建设行为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轻蔑。失去者难追,凝重的乡土记忆似乎也渐渐淡漠。
福建泉州泉山门
福建泉州晋江五店市古民居
福建泉州西街传统建筑
好在恢复和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现在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吸收传统建筑语言,让城市乡村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貌、“中国面孔”,也成为新的追求和努力。当我们处于世界之中国阶段入口处,理应树立文化自信,其中当然包括热爱、珍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明创造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建筑文化。蒋钦全的这本著作,正体现了泉州匠人的文化自信,而且以自己的勇气,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使闽南传统建筑风态、特质、技艺和文化品位得到承认的力量。因此,它将是经典的。
周焜民 福建省泉州市原副市长,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级顾问组组长,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编纂有《古城踏勘》《五祖拳谱》等十余种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