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中医根据证型治疗肥胖值得推广

编辑推荐:新加坡庆德堂林秀文医师在《肥胖的中医疗法》一文中,建议通过改变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才能达到有效的减肥效果。

肥胖是许多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之一。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卡路里大于人体所消耗的。

中医通过服用中药、针灸、拔罐,祛湿化痰,疏通经络等途径帮助控制食欲,调节人体代谢功能,以达到减肥效果。


我们几姐妹都属于肥胖型,从小都是胖嘟嘟的,这或许是遗传自母亲的基因。我快40岁,对我来说,拥有好身材是一件奢侈的事。尝试过断食、减肥,也吃过一些瘦身产品,但是效果都不显著,不晓得是否跟我不爱运动有关。

由于工作关系,三餐几乎都在外头解决,只有在周末偶尔不用加班时,才有机会在家里吃到母亲煮的晚餐。

我30岁左右已患上糖尿病,必须吃药控制血糖,血脂也偏高,我知道“三高”问题对健康将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听过中医能帮助瘦身,我想请问医师是否有什么建议?


通过改变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才能达到有效的减肥效果。


首先了解什么是肥胖

肥胖不只影响个人外表,也可能影响健康,是人们必须关注的健康隐患。肥胖是许多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之一,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历代医籍对肥胖就有“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气虚”等论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肥胖是指构成健康风险的体内脂肪过多或异常堆积。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普遍用于快速筛查肥胖程度的指标。在新加坡,健康的BMI指数是18.5-22.9kg/m2,BMI指数大于23.0kg/m2属于超重,BMI指数大于27.5kg/m2则属于肥胖。根据2020年新加坡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每五个成年人就有一人属于高风险BMI。

导致肥胖的原因

肥胖分单纯性和继发性。大多数肥胖是单纯性肥胖,由于现代生活劳动减少,饮食含高脂肪、高糖等高能量食物等所致。少数的肥胖属于继发性肥胖,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药物有关。肥胖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卡路里大于人体所消耗的。

从中医的角度,肥胖主要是由脾肾气虚、痰湿偏盛导致,属本虚标实。当人体阳气虚衰,不能运化转输,所摄取的食物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导致肥胖。

肥胖证型与治疗

中医常见肥胖的证型有胃热滞脾证、痰湿内盛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

无论你说的肥胖体质是否属于遗传基因,中医治疗时仍以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给予不同治疗建议。

针对肥胖本虚标实的特点,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治本常用补益脾肾,治标常用祛湿化痰。

一些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有山楂、决明子、薏苡仁、茯苓、白术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除了通过服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治疗,也可达到祛湿化痰,疏通经络的作用以治疗肥胖。

肥胖的预防与调护

体重管理是一种生活方式,减肥需要循序渐进,适当地控制饮食,并加强体能锻炼,缺一不可。

临床上看到一些病号通过快速减肥如节食等,这会影响人体健康,容易损伤正气,降低体力,体重也易反弹。

一般建议每周减0.5至1公斤。通过改变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多数人都能逐渐把体重降下来,并持续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维持体重。

运动一般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饮食忌暴饮暴食,吃东西速度不可过快,要细嚼慢咽,能增加饱足感,预防饮食过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食用足够的蛋白质,增加饱足感,控制食欲,帮助减肥。

除了饮食和运动,应确保至少有7小时睡眠,保持心情舒畅,纾解压力,能减低饥饿感,预防体重增加。中医治疗有助于减肥过程,能帮助控制食欲,调节人体代谢功能等,有针对性地辨证论治,达到减肥的效果。对于严重肥胖患者,难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重,必须及时就医避免情况恶化严重危害健康。

*BMI: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身高的平方(kg/m2)。

注:BMI指数不是人体脂肪含量的诊断标准,也不适用于小孩、孕妇、肌肉发达的人和老年人。

一般建议每周减0.5至1公斤。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确保至少有7小时睡眠,保持心情舒畅,纾解压力,能降低饥饿感,预防体重增加。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传播,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