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文学家里的美食家,自然想起汪曾祺。他的文字看似朴实平淡,却往往在不经意中让人看到人性的美好、诗意的享受。而我今天想说八月里的一日三餐,同样朴实平淡,却只能说是很细琐的记录而已。
新加坡的八月,开始一段时间还是不能堂食,于家常的饮食里中找寻点特别,比如用南瓜和糯米粉,包成汤团,与传统的白色宁波汤团相比“靓”,宝宝很爱吃,爷爷奶奶笑开颜。馅料是黑芝麻猪油馅,从宁波带过来的。
小笼包速冻加热,配酸辣汤吃。儿媳妇做过几次,但是配料切细丝的功夫还是爷爷精,两个人合作,我吃现成,行抹灶台之职。玉米、红薯作为主食也不错,炒一盆带豆,取一碟油焖笋,人手一碗酸辣汤,清清爽爽、口感丰富,简单的一餐,也满足。
那天在一个小超市,购了一瓶米酒,店家好奇吃法,可有营养?隔天早上我们配手抓饼,开启寻常的一天。而热干面和蛋米酒,是武汉人过早的绝配,这自然是儿媳妇的拿手活。
新加坡有大型的华人超市,品种渐渐地多了起来,但儿媳妇还是会从国内的某宝选择些食品,海运过来,快的二周,最慢的近一个月送到家。吃过绵阳吊烧肥肠米粉、霸蛮黄牛肉粉、重庆酸辣粉,感觉还是柳州螺蛳粉最爱,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吃一次。武汉的土鸡汤配米线也是妥妥的一餐,省力也好吃。
在不能堂食情况下,有时会外卖,麻辣水煮鱼,辣子鸡,两个奶茶,免费送到家,56新币,既解馋又省力。终于迎来较为宽松的防疫政策,在小贩中心和咖啡店能两人堂食,除此餐馆等饮食场所的五人内的聚餐得有打过疫苗的证明,我们也就无缘进入。
那天在义顺“四川厨子”吃口水鸡、酸菜鱼,过瘾。那汤汁想起太二的碗边广告,比鱼好吃。 俗世生活的欢喜劲,简简单单的一餐,福州鱼圆面,有滋有味。黑胡椒鸡排饭,三文鱼意大利面,家门口品尝美食。我们夫妻俩通常点不同的餐点,俩换着吃,多口味,又防单点失误。但也有失误的,那天点了西餐,价贵外,也不好吃。他的辣子鸡可好吃,吃不完打包回家。
在新加坡,小贩中心是许多人一日三餐的去处,品种多,价格亲民。
我们家常有孩子俩的同学来家相聚,没什么山珍海味招待,多的是家常菜。
有天,同学邀请我们去吃饭。说是简单点,吃火锅吧。食材准备了好多,羊肉、虾滑、芝士豆腐等等,切得方方正正。他们家请了菲佣,周日休息。于是主厨是男主,儿媳妇傻眼了,原来男主的厨艺不错,深藏不露。她说,以后多来走动吃饭。对了,熬的粥也挺不错。
又一个午餐在儿子同学家吃的,因为是同乡,原本准备吃面食(男主石家庄人),后来还是煮了米饭,购了海鲜招待我们,因为女主是我们宁波人。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记录这一日三餐,不过是记录一段段幸福的人生时光。爱生活,吃出菜肴之外的“人生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