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三岁半的时候,因为爸妈都忙,就被送进一家幼稚园托管。那个只有木头桌椅的一间房,按如今幼稚园的档次和水准,可能都算不上幼稚园吧!更最关键的是,全部老师都来自于中国,我们叫她们“阿姨”。
▲那年我四岁
每个上学的早晨,都是从我们自豪说“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开始。所有课程,唱歌跳舞等,都以华文华语教学;浸濡在中华文化中,每天聆听和朗诵的是这些:
“我们热爱和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周总理关怀我们成长”
“日出东方红”
“改革”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校的墙上,总是贴着这样的海报~~
阿姨们很好,会和我们分享她们的简单午餐;等批好作业清扫了课室后,会骑脚车送我回家;学费很便宜,每个月只要5角钱;哪怕有时我的父母不够钱付学费,她们也会让我免费上学。
终于,我幼稚园毕业了~~
▲这就是我幼稚园的毕业证书了
上世纪70年代,上小学的我简直就是个纯粹的中国女孩,会叫爸爸给我买英雄钢笔;最爱唱的歌是李谷一的《我愿是只小燕》;请求爸爸带我去看的电影是《刘三姐》和《林则徐》(也叫《鸦片战争》)。
80年代,因为我的丈夫,起初还是男友啦,在厦门做工,所以我有机会作为游客第一次进入中国。那时候,我们用的不是人民币,而是外币兑换券(编者注:外币兑换券也叫外汇券,有段时间可谓一票难求。比方说,要到友谊商店买出口转内销的紧俏商品,流通货币只能是外汇券;所以有人愿意高价购买,比如以120块人民币买进100块外汇券,他们或者自用,或者也能以更高的价格把它们卖给更需要的人。)
▲那时的外汇券,如今的收藏品
丈夫有请他一位当地同事的妻子当导游,带我看看那个在我眼中感觉熟悉其实陌生的世界。那是我和中国的第一次“关系”。
我看到的中国~~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看着无比亲切
▲寻常人家话家常
▲已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口号“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
▲标语很大我很小
▲看他们在河边洗衣洗菜,好新奇
▲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墙上的新闻都是一张张手写的,非常难得
90年代,我任职总部在香港的利豊有限公司,一个专注采购及物流的跨国集团。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发表的系列讲话,一举让中国被全世界所瞩目,大家都兴奋地涌进中国寻找商机。
▲最深入人心的邓小平南巡照片
作为一个有企图心公司的采购经理,我主动“出击”中国,到广阔大地寻找新的供应商。除了参加著名的广交会之外,也在从广州、厦门到上海……不同地方开设工厂。当时真切感觉到,每一段令人振奋的旅程,都蕴藏着新商机。
▲我看到的中国工厂
▲工厂墙上的生产流程图
在新世纪,我和丈夫联手创办玩具生意,成了玩票的企业家,中国是我们的主要供货国之一。
▲中国朋友赠的字画
因为一直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用微博,看《杨澜访谈录》电视节目,有时候也看在线视频《金星秀》。当然,《甄嬛传》也是了解中国博大精深“关系学”的必看剧集。
我欣赏的大实话~~
当我的孩子年满12岁的时候,我也带他们去中国参观工厂,让他们亲身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2000年,儿子到中国浸濡
▲爸爸又送女儿去浸濡
这些年来,工厂的设备越来越精致,和国际要求也越来越接轨了。贸易博览会的国际化,成为中国人拓展国际网络的好机会。
▲2015年在上海参加国际养老产业峰会暨博览会
最后,我要说的是,中国每天有“新常态”,中国需要更好的消费产品,我们作为外国人,是需要适应在中国工作的环境,可是~~我们研发的玩具,在中国生产。还没有面世,就被人以各种品牌给“山寨”了,找谁说理去?
就是这款产品了,当我看到满坑满谷的山寨产品的时候,真是哭笑不得惊呆了!不过~~说句良心话,抛却知识产权不谈,产品的质量还是不错滴!
(感谢作者Carrie Chan授权新加坡眼独家发表,文中所提玩具公司是 KYDZ International L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