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新加坡的面:粿条、黄面、老鼠粉、米粉、面薄、幼面、面线……你分得清楚吗?
这种细米粉来源于中国南方(潮汕地区、福建、广东等地都有) 因为南方比较少产麦而是产稻米,南方人就用大米来做“面条”啦。
口感相比粉丝不是很韧,入口就断,米味比较浓重。
炒细米粉
和细米粉一样,粗米粉也来源于南方,但是口感相比细米粉更有弹性。相比面条,米粉比较不吸味儿,所以无论用什么汤底,基本都是那种浓浓的米味~
常见的炸鱼米粉,用的一般是粗米粉。
同样起源于中国南方,老鼠粉名字比较可怕,但其实是用米粉、淀粉混合制作的一种“面”,只因为比较粗短,像老鼠尾巴而被冠了这个名,也有人觉得“老鼠粉”听上去不太雅观,就起了“银针粉”的名。相对于米粉,老鼠粉的口感比较偏粘软,还有一点微微的甜味。
老鼠粉在食阁相对米粉较少看到
大名“沙河粉”,起源于广州沙河镇。同样是大米做哒,一般炒着吃,或者用水煮之后配汤,例如炒牛河、上汤河粉。口感有点糯,有点弹性,也偏韧。
炒牛河
相对于河粉,在新加坡更常见的就是这个了:粿条!炒粿条、汤粿条……所以和河粉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因为潮汕人喜欢爽口,相对做河粉来说,在制作粿条时会添加比较少的淀粉,因此粿条相比河粉,硬度就会增加而韧性则会降低,而且粿条偏厚,也不那么透明。
一份新加坡能买到的炒粿条
面线起源于福建省,如果说前面那些米制品不能算典型的“面”,这种就是真正的面食啦,因为是小麦粉做的!
相比米线来说,面线更加柔软,而且一旦泡在汤里太久,就会完全“化”掉……
鸡肉面线
几乎每个食阁都会有一个“Ban Mian”摊位,这种面到底和其他面食有什么区别?
前面介绍的面食几乎都起源于南方,而板面则来自中国北方,但是已经变成了典型的新加坡口味~
板面一般是由小麦粉现做的,比较有嚼劲,有干捞和汤面两种选择,一般的配料就是香菇肉,青菜,江鱼仔和葱,再加个鸡蛋。
汤板面
“幼”在不少南方方言里,都是细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细面~
由小麦粉加上鸡蛋制作,所以带着淡淡的黄色,但是因为是机器切制的,不会特别韧!
许多板面摊就可以选择幼面~
有人说黄面就是幼面,也有人说不是,更多人觉得这俩口感是微妙不同的!
黄面独特的味道来源于它的制作过程:除了用小麦粉,它在制作时还会使用碱!水!
做出来的面有嚼劲、特别有弹性、非常韧,带着特有的碱味,各种新加坡菜系基本上都会使用。有人特别喜欢,有人也特别讨厌~
一般点福建面、虾面、卤面 (Lor Mee)、Mee Goreng(马来炒面)基本都是使用黄面
在很多人眼里捞面和黄面是类似的一种面,同样是在制作时使用碱水,但似乎捞面更多地用于炒,配上较少的芡。
捞面有个亲戚叫“Yaka Mein”,据说是“一个面”的方言。这种面是福建移民到了美国之后发明的,又传回了亚洲,更适合做汤面,相比捞面更厚、更粗。
在一些超市里可以买到。
顾名思义,其实是薄面的意思,和别的面条比起来,压成又扁又长的一条。
相对来说富有韧性,滑滑软软。有些鱼圆面摊,选用的就是面薄而非粿条。
这种面其实是方便面的鼻祖,由蛋、小麦粉经过碱水制成面条,再用油炸透,就形成了伊面独特的口感。
不同地方有喜欢用鸡蛋制作的,也有用鸭蛋的,口感有微妙的不同哦,广东比较爱用鸭蛋,因为鸭蛋偏碱性,做出的伊面就更筋道。炒制、汤面均可。
云吞面大家基本都很熟悉了,就是那种细细黄黄弹弹的碱水面。其实云吞面有粗有细,只不过一般在新加坡吃到的一般都是细的。
基本上,云吞面的摊位每个食阁也都有,新加坡人相对于港式汤云吞面,更爱吃干云吞面。
虽然叫“Noodles”,其实冬粉(粉丝)在中国一般都不被当做面食,但因为在新加坡的食阁里,泰餐和韩餐的主食基本都有这个选项,泰餐摊位一般炒的比较多,汤的比较少~
看到“Glass Noodles”大胆滴点,就是细粉丝啦~
其实这里面的不少特色面,在普通超市里都买不到,只能去工厂直接购买。
包括很多你只在餐馆吃到的面哦!
上文提到的大多数面条,以及新鲜面制品,都可以在这家叫良禾的工厂买到:比如手工伊面、炸面线、新鲜的黄面、乃至饺子皮……
▲系列产品
工厂名称:Five Food Path Pte Ltd
地址:24 Woodlands Terrace Singapore 738448
订购联系方式:67590555
Whatsapp 82443033
邮箱:Sales@fivefoodpath.com
新加坡本地 ,满$20 以上,还能免费送货~
爱面食的吃货们,看了这篇文章,就可以尽情地吃起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