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美丽 让人心荡神驰,
草原的神奇 令人叹为观止!
来自草原的天籁之音 ——内蒙古民族风情系列演出——《草原的呼唤》
神奇的歌唱艺术 ——呼麦
“草原音乐活化石”——长调 悠扬的琴音——马头琴 …… 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草原气息的艺术形式 都将一一展现
来自大草原的呼唤 内蒙古风情系列演出 火热售票中!
▲演出宣传海报。
去年,中国内蒙古艺术团为狮城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内蒙古民族艺术歌舞演出,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异域风情征服了本地观众,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几乎停不下来。连一些知名艺术家都惊叹——“从没看过这样精彩而特别的表演!”
一时间,狮城刮起了一阵蒙古族的热潮。不仅所有的票被抢购一空,要求加场的呼声也络绎不绝。
今年,内蒙古艺术团带着精心编排的、更加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草原的呼唤》回到狮城,于2016年12月16日(星期五)和17日(星期六)晚上8点,在滨海艺术剧院(Esplanade Theatre),再次以魅力无限的草原“三绝”,震撼你的感官!
▲蒙古舞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
内蒙古艺术团成立至今已有70年辉煌历史,歌舞节目多次入选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受到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华侨观众的好评。
它也曾多次在海内外比赛中获奖,如2000年和2002年在奥地利与韩国举办的“奥林匹克国际合唱大赛”各获得三项金奖。
内蒙古艺术团的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西班牙大教堂、德国市政音乐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等地演出时,都受到空前的热烈反响。
▲鄂尔多斯舞塑造了鄂尔多斯男人粗犷、豪迈,女子勤劳、妩媚的舞蹈形象。
草原的音乐活化石——长调
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而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
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006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调优美流畅的蒙古长调。
草原的天籁神奇——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
2009年,蒙古族呼麦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草原的美丽传说——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恰到好处的音色,扣人心弦,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2006年,马头琴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呼麦与马头琴表演。
在一场表演中,能将三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形式一次看个够,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
让你犹如置身于蓝天、绿草之中,与雪白的羊群为伍,身边弥漫着草香、花香和阵阵的奶茶飘香,毡包前悠扬的马头琴,述说着草原无限风光,欢快的舞蹈释放出马背民族的豪迈。
30位来自草原的天生的艺术家们,将以热情奔放、粗犷英武的歌舞,为你呈现时长两小时的演出。
而16个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歌舞节目,每一个都华丽得让你不忍眨眼,不能错过:
1. 歌舞《欢庆友谊盛歌》
2. 长调《微风》
3. 马头琴独奏《朱色莱》、《奔腾》
4. 舞蹈《卫拉特布斯贵》
5. 呼麦组合《春天》、《石头哥哥》
6. 独舞《筷子舞》
7. 独唱《莫尼山》
8. 舞蹈《博克雄风》
9. 独唱《天边》
10. 女子呼麦《蒙古游牧》
11. 舞蹈《顶碗舞》
12. 独唱《今夜无人入睡》
13. 舞蹈《舞动的琴弦》
14. 独唱《草原情》
15. 二重唱《敖包相会》
16. 舞蹈《鄂尔多斯舞》
▲一组热情奔放的演出照。
(本文资料由华韵提供,鸿运传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