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被誉为国际经济奥运会,20个成员国再加上8个受邀嘉宾国,总人口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国民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的90%。今年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正逢世界经济失去增长动力,全球产业链重组的关键节点,令世人的目光更聚焦于杭州,希望G20的政治领袖能够同舟共济,为提振经济开出“药方”。
本届峰会的成果还需要时间去检验,我却希望从境外的角度,解读一下中国是如何充分利用此次的主场优势,向世界展现国家“更自信,更开放,更包容,更发展,更负责”的正能量信息。
在中国私营经济版图中,杭州可说占有半壁江山,下图为中国前首富宗庆后
更自信。如此重要的峰会,中国没有把主场设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是选择了准一线城市杭州,本身就是国家自信提升的表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在国际上有了足够曝光率及知名度之后,中国政府有意识地让世界看到中国更多城市的风采,从而事半功倍地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形象。杭州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主政的浙江省省会,私营经济生机蓬勃,也引领着世界互联网经济的潮流。除聚集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外,阿里巴巴、娃哈哈、吉利汽车等中国500强企业的总部都设在杭州。更自信,源于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开放。当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面临着增长难题,国内民众反而涌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在欧洲,英国公投“脱欧”;在美国,国会至今仍无法核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继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后,又在峰会前夕宣布了另七个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相比束之高阁的TPP,中国已经在贸易全球化的道路上走在了前面。让G20“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习近平语),中国给世界经济的更开放融合,作出了行动表率。
更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G20各国及受邀嘉宾国的经济发达程度不一,文化宗教背景迥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兴大国,就必须以更包容、更理解的姿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朋友圈”。正如李显龙总理所指出的,新加坡与中国,作为两个不同体量的国家,对一些敏感议题的视角不同,也可能导致双方观点不一样。在新中两国领袖的正式会面中,习近平就强调,新中在确定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双方要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沟通,在涉及双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尊重。更包容的气质,将更能体现中国“大国外交”的魅力。
更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八年之后,全球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了G20成员国领袖的当务之急。中国利用主场优势,成功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经验”,再配合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投资方向,让世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从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中分享红利。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摆在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核心位置,并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就支持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开展合作。
在伦敦,习大大陪卡梅伦酒吧喝酒;在杭州,习大大陪奥巴马茶庄喝茶,这天字第一号的“三陪”也真不容易。
更负责。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袖共同将两国政府对《巴黎协定》的批准文本,交存联合国秘书长,正式执行减排行动,引领人类对抗工业化所带来的全球暖化恶果。作为世界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身愿意对国际承担更大责任的良好形象。尽管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有着新兴与守成的竞争矛盾,有着“修昔底德陷阱”式的舆论攻防,但处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理应抱着“合作双赢,世界受益”的大国心态,共同担当起促进世界和平与经济繁荣的责任。峰会期间,习近平也分别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双边会谈,同样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对维护区域和平的负责任姿态。
“G20杭州峰会”可以说是中国一次成功的国家形象公关秀。以杭州为转捩点,紧随着今年10月人民币进入SDR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正式生效,已经站在世界政经舞台中央,获得了更大话语权的中国,能否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值得世人期待。本文9月12日首发于《联合早报》,感谢作者杨瀚森(微信名:瀚森专栏,微信号:HansonSingapore)授权新加坡眼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