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克拉运河不会影响新加坡的区域枢纽地位

▲新品种胡姬花命名为“习近平—彭丽媛兰花”,习大大夫妇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伉俪的陪同下,见证命名仪式

关于“中泰两国合作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传言在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流传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专家分析”,谈到中国欲通过“克拉运河”来破解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束缚,新加坡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和“国运”也会因此一蹶不振。新中关系从此势如水火?

关于新中关系,先看三则似乎不相关的真实新闻:

由中国主导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7个创始成员国从5月20日起,一连三天在新加坡召开闭门会议,这是首次在中国的境外举办。这样“新加坡搭台,中国主演”的剧情,上一幕是1993年的“汪辜会谈”;

新加坡从今年6月1日起,对中国高端商务客人,发出可以长达10年的多次往返入境签证;

中国外交部及驻泰国大使馆两个官方渠道,正式否认中国政府参与“开凿克拉运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会见我国总统陈庆炎时,形容中新关系友好如兄弟,情同手足。关于“克拉运河”的成败,我认为都不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影响新加坡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理由如下:

一、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得到所在国政府的支持,如果涉及国与国之间的政经利益,就须要遵守国际法,得到周边相关利益国的谅解。目前“克拉运河”既没有泰国官方支持,也没有力推“一带一路”及亚投行的中国官方参与。

在亚细安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大框架里,马六甲海峡的利益相关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没有与泰国就此项目有任何正式的官方沟通。因此,“克拉运河”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存在于网络的讨论中。

▲马六甲海峡,水路交通咽喉

二、配套设施的齐备。用筹建中的新隆高速铁路为例,我国的终站选址在裕廊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裕廊东已是一成熟的市镇,各项公共生活及交通设施配套齐备,人流理想,联结此终站的将有四条地铁线,三条主要高速公路,乘客可快捷前往全岛各处。

运河通道远比高铁项目工程更庞大,沿途的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复杂,例如航道安全保护,特别是克拉地峡所处的泰南地区,目前还存在分离主义势力的不稳定因素。单凭一条河道,远远不够吸引商船改道。

▲传说中的克拉运河

三、物流业的与时俱进。今天物流业已不单单依靠海运。信息传递,可通过数码化的图像及文字以网络传输;需时效性的物流,可使用航空及高速铁路、公路;能源(石油、天然气)则可通过输送管道。

新加坡作为区域交通枢纽,海陆空基础设施完善先进,如果说“海陆空”中人和物的流动轨迹是线状,新加坡就是本区域重要的中转“点”(枢纽)。一条线可以通过一个点转换到另一条线上,一条线也通过一个节点变向,但少了中间联结点,线就断了。航线可变,航道可变,枢纽地位却不易取代。

四、正如F1赛道上的一流赛车,需要一流车手来驾驭才能跑出领先杆位一样,任何大型经济项目的开发及运作,除了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始终是人。

 

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说,我国海港的竞争力,不只是依赖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还要有(因为国民高素质而形成的)海港运作能力及高效率,以及规模效益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根据国际仲量联行(JLL)的评估报告,新加坡被选为亚洲最佳商业城市,同时也是全球最亲商城市。感谢作者杨瀚森,微信号:瀚森专栏(WeChat ID:HansonSingapore)授权新加坡眼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