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榴莲+酒=剧毒?壮士,喝了新加坡国大这碗榴莲酒

提起来榴莲,这种让人爱恨相加的水果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于是朋友圈里面经常出现以下类似标题的谣文:

而且这样的文章通常标题很迷惑人,内容上会像模像样地举出一个哪里哪里报道地的事情,然后再丢一堆化学名词整得跟真的似的。

很多网友就中招了,这类文章后面往往来一句“请一定转给你身边的童鞋。” “转发给爱吃榴莲的朋友,让所有人知道”,国人尤其是对信息辨识能力比较低的网友就很容易转发,不信你去翻翻长辈们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是这类文章。

如果造谣以及传播这种伪科学的文章罚款的话,这些不良公众平台不知道早被罚傻了。这里暂且不论这种行为的对错,主要说榴莲和酒。

网上盛传这么一个故事:“泰国有明确规定,吃了大量榴莲后,8小时之内是不能饮酒的。新闻曾报道一位外国游客在泰国旅游的时候,吃了很多榴莲之后又喝了酒,致酒精中毒血压飙升,结果猝死。”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个故事漏洞百出,泰国哪里的规定?8个小时的数据哪里来的?新闻报道是哪个新闻? 游客的名字?中毒的真正原因?

因为是个故事,所以我们就不深究了,把视线拉回来,我们再来看大家可能最关心的事情:吃了榴莲以后到底能不能喝酒? 这是个好问题。

为此书生专门请教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系的逯与运博士,得到的答复是:

榴莲和酒不可大量共食,主要是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相关。

酒精即乙醇在体内(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之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对人体无害并可被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乙醛对人体有较大的毒害作用。

研究标明,榴莲中的硫化物能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榴莲与酒共食后,榴莲中大量的硫化物能阻碍乙醛转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含量聚集,从而引起脸红,头晕甚至呕吐等中毒症状。榴莲与酒共食,榴莲中的硫化物导致人体对酒精的解毒能力减弱,从而较易引起醉酒,也更容易出现酒精性肝损伤。

看来榴莲和酒的确不宜大量共食,那对于喜欢榴莲和酒的吃货酒鬼们可是天大的打击啊

“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吗?”-----“那边穿白衬衫的同学问得好”(此刻假装有很多观众。。。)

下面隆重介绍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系的刘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榴莲发酵做出来的榴莲酒!

--路人甲:“神马,拿这些瓶瓶罐罐来忽悠人么!差评!!”

这位客官息怒,现在榴莲酒的状态还处于实验室的状态,还没有产业化生产,没有从试管量筒里面拿出来算很客气了。

 

--路人乙:那就赶紧喝吧!,等了半天才扯到重点!!

客官别急,先听刘教授讲一下,不确认能不能喝怎么敢随便下肚?

书生不会告诉你我们是吃着盒饭听完这个内部讲座的。

榴莲发酵成榴莲酒后,榴莲中的硫化物被酵母代谢或吸收至检测水平,同时产生少量的含硫化合物。此外,榴莲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挥发性酯类物质,丰富了榴莲特有的香味成分。

这次带来的榴莲酒有两种,分别是两种不同酵母菌发酵得到的,分别标记为Sample A 和SampleB。分到手里其实就是下图中的一点啊,完全不够喝啊,额,忘了,书生不喝酒,贪心惹的祸,失态,失态,罪过,罪过。。。

还好,还品尝了其它的果酒:火龙果酒,红枣酒。红枣酒味道还蛮不错的,已经做成了内部精品包装的了。

也许逯博士感受到了书生的怨气,会毕相约到小办公室喝起,壮士,放下那碗榴莲酒,让我来!!

咳咳,此美女非逯博士

高脚杯一上,感觉立马不一样了!

为了体会榴莲酒和真实榴莲的差别,我们还专门带了一个榴莲过去。

这个时候可以慢慢品尝榴莲酒的味道了,沾一小口在嘴里,刚开始没有什么味道,逐渐下咽,酒逐渐流经舌头的各个感知部位,榴莲的香味便慢慢在嘴中弥散开来,两种酵母菌,两种榴莲酒,味道有很大差异,一个有榴莲特有的“重口味”,一个倒是保留了不少榴莲的清香味。

敢不敢跟你们说做榴莲酒用的榴莲是猫山王啊,猫山王啊,猫山王啊!!听了之后书生想说的是,这么好的榴莲做成酒真是浪费啊!有猫山王榴莲肯定直接吃了为快啊!

最后上一张和逯博士的榴莲酒合影。感谢刘教授和逯博士的内部榴莲讲座的盛情邀请,感谢分享的精彩讲座和榴莲酒。

 

(感谢不乖书生授权新加坡眼平台发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