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作者就是在坡打拼的屌丝一枚,所以该文儿讨论的范围仅限于靠薪水为生或刚刚起步创业的自我奋斗型屌丝层面,如果偏要用薪金水平来衡量的话,应该是个人月收入3000—5000SGD,家庭收入不超过10000SGD的范畴。
新加坡收入多少可以考虑买车?
(当时哥看上的是这款,赶脚跟自己的气质很搭)
以个人拥车为例,大致粗算一下开销:
(2013年购车贷款政策变动前购入初阶德系车一枚,首付3万,贷款期限10年)
新车贷款 1200/月
新手车险大概 3.5k-4k/年: 4000/y
新车路税 1600cc 的大概不超过 1k/年 : 1000/y
需要每年2次保养: 600*2=1200/y
HDB停车费90: 90/m
ERP: 60/m
停车cash card100: 100/m
油费: 150-300/m
花销:(4000+1000+1200)/12+60+90+100+300=1066
总开销:1066+1200=2266
(以上只是基本开销,不包括境外自驾游和意外事故的部分。)
201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为限制车辆的增长,规定车主必须首付50%车款,贷款期限降为5年,这对首次购车的消费者设置了更高的门槛,让年轻的屌丝一族逐渐打消拥车梦,尤其是未婚或已婚未孕的家庭没有特别需要,选用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更没必要将几万块砸在一块铁皮上。
这几年越来越多欧洲豪华车抢攻中小型汽车市场,2013年新注册的这类汽车中,马赛地、奥迪和宝马等豪华车品牌就占超过三分之一,间接推高A组的成价。所以,2013年6月以后陆交局把奥迪、宝马等欧洲豪华车的拥车证归为B组类别,现在即便你要购买1600cc以下的德系车,也要去标B组的COE。
(卖场里的这一款也吸引到哥的眼球。)
很多朋友说拥车的开销不超过薪水的1/6或1/4比较安全,这个没法具体衡量。不同阶段个人和家庭的需要不同,其实大家都是根据自我需要,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排列家庭开销的优先级。
哪些特殊人群将家庭开销中拥车的优先级前置?
工作需要
1、需要全岛跑动的销售人员、自由职业者,如保险、房屋经纪等
2、需要好车名牌加持的专业人士及生意人(据说在中国混中产阶级圈子有这个需要,但在坡是否有必要有待商榷)
家庭需要
1、有年幼孩童和年迈老人,应急和周末出行都更方便。
2、家庭成员有在职读书,可节省路上周折的时间。
3、以便宜价格购买市郊房屋,留有购车预算以应对家和公司间较长的车程。
个人需要
1、非常在意时间成本
2、需要享受自驾乐趣
3、对未来收入持增长的乐观预期
拥车带来的便利:
1、紧急时刻再不用因等不到出租车而挠头(有了Uber后貌似也不需要挠头了)
2、便利舒服,节省时间。
3、方便全家周末出行游玩。
(对于兜比脸还干净的穷逼屌丝来说,做决策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
买车的检验模型:
之前有网友Yan ZiYang分享过一个是否需要买车的检验模型,检验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1. 判断每月收入是否大于拥车安全线。
2. 判断拥车带来的便利是否真的有用。
3. 判断在完成优先家庭开销之后,是否有足够的余钱。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yes”,就可以考虑是不是真的要买车了。
(用模型检验过后,哥做出了明智的决策。)
(后来?后来……你们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