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11月9日)有民众在蔡厝港发现一娇客在立交桥旁悠然自得的晒了两小时日光浴,于是随手将画面拍下来,在互联网上引起讨论。
照片中的主角身长1.5米左右,体表有绿鳞,主体呈现鲜艳的橘红色,尾部有黑色环状花纹,特别的体态和身姿甚是吸睛。
美洲鬣蜥,又名绿鬣蜥,非本地物种,是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大型树栖蜥蜴。会在本地现踪,可能是人为弃养或自行逃逸。目前本地的法令不允许饲养绿鬣蜥当作宠物,饲主疑是走私入境。
蚁粉们大概会觉得惊讶,如此外表凶猛的庞然大物,居然会有人愿意甘冒风险的偷渡来当宠物?事实上,绿鬣蜥在不少地方是很受欢迎的爬虫类宠物,例如台湾。
奇异爱宠绿鬣蜥
鬣蜥被当明星宠物追捧的由来,据说起源于1993年电影《侏㑩纪公园》,当时轰动全球,带起了一股恐龙风潮。
外表酷似恐龙的绿鬣蜥,便被引进作为宠物。虽然外表凶猛威风,感觉就是和暴龙一样吃肉的,但绿鬣蜥实际上是善良的纯素主义者,个性也相当温和。
颠覆爬虫类都笨笨的刻板印象,绿鬣蜥其实智商和猫、狗相若,可以被训练,也爱干净。和最主流的猫、狗宠物比起来,驯养的绿鬣蜥不吵不闹不拆家,又不掉毛,会认主人但又不黏人。可说是绿鬣蜥的好,只有养过才知道。
驯化的绿鬣蜥是相当受欢迎的宠物。 (上下游)绿鬣蜥的外表具有一种野性美,最绝的是,那种非主流的独特感受。
试想公园里人人都牵着狗在遛,只有你一人拉着一只大蜥蜴到处晃,那是多么的鹤立鸡群哪。
综合以上特性,绿鬣蜥在奇异宠物的饲养者、和爬虫类爱好者的圈内,人气一直居高不坠。
绿鬣蜥的泛滥
高人气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有利可图。
有业者嗅到商机,便繁殖、贩卖以供应市场需求。卖到最后变得供过于求,一只本来动辄数百、甚至上千新元的鬣蜥,价格跌到十块新币都没人要。搞到最后,业者觉得无利可图,便野放任其自生自灭、也有饲主玩厌了觉得蜥蜴不讨喜,就随意丢弃。
若是一、两只鬣蜥在野外晃荡那也罢了,但偏偏这玩意适应力强、繁殖快、个头大又粗壮,进了台湾的生态圈内简直是吃了无敌星星,基本上没有天敌。
最后在南台湾占地为王、繁殖到泛滥成灾,不但严重压缩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还狂吃农作物造成农民损失。其挖洞的天性,也常常破坏堤防和祖坟,令人头痛不已。
搞到最后,地方政府不得不正式对绿鬣蜥“宣战”,祭出悬赏令,凡捕捉上缴绿鬣蜥成体,即有奖金或奖品,死活不论。
这种酷似漫画"海贼王"剧情的政策,果真吸引了一票赏金猎人来猎捕绿鬣蜥,弹弓、瓦斯枪、弓箭、鱼叉等凶器纷纷出炉。
过去的热门奇宠,变成被人喊打喊杀的猎物。甚至政府单位一度鼓吹可以将捕杀的鬣蜥做成料理,还真有民众抓来吃,据说味道颇似鸡肉。
依笔者浅见,与其钻研鬣蜥料理,不如干脆公开宣布可以壮阳算了,保证马上绝种。
慎防外来种入侵新加坡生物圈
蔡厝港的绿鬣蜥目前看是唯一仅有的个案,既然是唯一流落在外的个体,那也没有大量繁殖的可能。据邻里的说法,这只绿鬣蜥也只是会四处闲晃,和人们都相安无事。但南台湾的灾情,足以让新加坡借镜并警惕外来种入侵的危机。
强势外来种入侵生态圈时,往往因当地无天敌制衡,进而在当地大量繁衍、冲击原先的食物链。
以绿鬣蜥为例,原生的中南美洲有美洲豹、鳄鱼、老鹰等天敌,能够压制绿鬣蜥的族群数量。然而这些顶级掠食者,却是台湾、还有新加坡的生态圈所缺乏的。
可以预见,绿鬣蜥若在新加坡大量繁殖起来,那惨状大概也不会差台湾太多。今年初,美国佛罗里达州也受到绿鬣蜥攻城掠地,肆虐状况也是逼得当地政府下令开放猎杀。
可能部分新加坡人会认为,外来物种入侵,那是本地动植物的问题,反正不关我的事。这种想法绝对是大错特错,外来物种真的有能力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以澳洲野兔为例,一开始只是殖民的英国人引进为满足狩猎喜好,但后来演变成史上最恶名昭彰的外来种肆虐事件。
1982年兔灾巅峰期,整个澳洲大陆的野兔数量飙破100亿只,而当年全球的人类总人口不过也才20亿。
澳洲的人兔大战持续了百年之久,人类不但枪炮齐发,还出动轰炸机、毒气弹,甚至盖起了防兔长城,然而都收效甚微,每年兔子对澳洲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高达上千万甚至上亿澳币,最后还是用黏液瘤病毒进行生化战,才勉强将兔群数量压制下来。
就连新加坡,2018年也发生过外来物种贻贝在北部海岸大肆繁衍的危机。
可见得外来物种的入侵,离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远。
我们能做到的,除了切勿从国外随意引进动、植物,家中宠物养了就该好好照顾,不要任意放生或弃养。
平常周遭环境出现了陌生的动、植物,也须留心观察,若有失控的迹象,务必通报政府单位,让专业部门决策该如何处理。
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水泥丛林之中,绿意盎然的植被穿梭其间,飞鸟、野猪、水獭等野生动物也能和人类和平共处。如此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环境,殊属不易,还有赖大家共同关怀、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