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茨厂街是当地很有名的观光景点,让这条街道远近驰名的除了有老饕钟爱的福建面,另一个恐怕就是琳琅满目的冒牌商品了。
作为声名狼藉的“假货街”,茨厂街仿冒香奈、LV等奢侈品牌的各式商品只是整个马国假货市场的缩影。
穿假货不会要你的命,但吃假货会……吃假药就更不用说了!
茨厂街是鼎鼎大名的“假货街”。(互联网)有假的LV,也有假的班纳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智慧财产局(EUIPO)估计,全球的赝品交易总额在2013年为4610亿美元(约6530亿新元),但这个数字在2016年达到了5090亿美元,显示假货市场正以飞快的速度扩张。
黑心商人显然已无法满足于仿造高端的奢侈品,于是他们开始将黑手伸入一些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的商品。
在所有赝品当中,假药是最危险的一种。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去年的报告显示,来自东南亚的假药数量正逐渐攀升。
世界卫生组织则指出,全球过去10年假药的种类就从29种激增至95种,每年至少导致30万名儿童死亡。
假药的种类从抗癌药物、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到减肥药不等。根据统计,东南亚各国消费者每年花费在购买假药的金额约为5亿2000万美元至26亿美元。
以马国为例,假药主要在一些未经许可销售药物的路边摊、传统药行和杂货店出售。令人不安的是,许多药品都以正版药品的包装出售,令人防不胜防。
马国药剂师Zeff Tan去年8月就在柔佛峇株巴辖一带的杂货店发现有商家售卖假的班纳杜(Panadol)。
由于担心消费者没有特别留意而误食假药,他将分辨真假班纳杜的贴士分享在自己的面簿粉丝专页,并因此获得超过5000个分享。
Zeff Tan接受《亚洲新闻台》专访时指出,马国的仿冒药品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完全没有任何药效或只使用了部份正确原料的假药。
“如果你吃了仿冒的高血压药,你的血压根本无法得到控制。”
换句话说,这就跟吃下没有任何效用的安慰剂一样。
这些仿冒药品也有可能是制造过程的瑕疵品,虽然获得有关当局批准生产,但由于品质管理出了问题导致药物含有的原料不足,或参杂了杂质。
这样的瑕疵品原则上应该直接销毁,但却被拿来非法售卖。
第二种仿冒药品类型则更加危险。这些假药通常混杂了受管制成份,如类固醇、抗过敏药或止痛剂。
长期服用这类仿冒药品会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最后可能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马国全国消费者投诉中心法律及政策高级经理莎芭娜(Shabana Naseer)则提到该中心曾发现一名女消费者连续服用一种口服药三个月后,因某天突然昏厥入院才发现自己服用的药物并没有经过卫生部的核准。
该女子最后停止服用该种药品,但该药品会不会对她造成长期影响也让莎芭娜感到担忧。
不仔细观察,真假班纳杜几乎难以分辨。(“型男药剂师”面簿)贪便宜的心态造成赝品泛滥
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仿冒药品在马国的市占率达到了5%。
但对Zeff Tan而言,相对假药的泛滥,马国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更令人担忧。
“大多数马来西亚人都爱贪小便宜,只要便宜他们就会买。他们并不会质疑卖得如此便宜的药究竟可不可靠。”
国际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2011年的一项购物者趋势调查显示,马国人是本区域对商品价格最敏感的消费者。
去年的调查也显示,有高达81%的马国人承认自己会为了买到最低价的商品而“付出很多努力”。
民主及经济事务研究中心(IDEAS)的高级经济学家阿德里(Muhammad Adli Amirullah)则表示,马国这类发展中国家可谓是仿冒商品的温床。
“大多数马来西亚人分辨得出什么是假冒商品,但因为价差太大了,所以他们还是会倾向购买赝品。”
根据马国统计局的统计,2018年马国人的月收入中位数为2308令吉(753新元)。
马国消费者的心态也是造成赝品泛滥的原因之一。(马来邮报)假酒造成多人死亡的悲剧
假药问题固然令人担忧,但已在马国造成多起人命伤亡的假酒更是马国赝品市场的一大警讯。
2018年,马国发生了45人因饮用假酒而身亡的憾事。去年5月至6月,再有至少17人因喝假酒而丢掉性命,另外还有一人失明。
已投入打击假酒行动长达六年的槟城市议员大卫马塞尔(P. David Marshel)直言,马国是假酒的最大市场。
“马来西亚市场上原厂牌子的酒售价都很高,大约在150令吉(49新元)至170令吉(55新元)。有些人买不起原厂牌,所以当他们看到有30令吉(约10新元)或50令吉(约16新元)的酒就会买来喝。”
同样是贪小便宜的心态。
大卫马塞尔说,比真酒的价格少了将近八成的酒很明显是假酒,但购买的人根本不在乎那些酒是否有毒。
“反正只要买到最便宜就可以了,只要可以不醉不归就好。”
大卫马塞尔长期关注当地假酒泛滥的议题。(星报)造成喝假酒中毒的物质是甲醇(Methanol)。
服用4毫升的剂量足以导致中毒,10毫升或以上会对视觉神经造成永久性伤害而导致失明,30毫升的甲醇酒足以致命。
酿酒过程会产生天然的乙醇(Ethanol),也就是所谓的酒精。除此之外,还会产生甲醇这类杂质。但在正确的酿酒过程中,甲醇会在经过反复蒸馏后挥发。
假酒生产商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会忽略掉至关重要的蒸馏过程,致使致命性的甲醇残留在酒里。
此外,由于甲醇和乙醇的气味相近,无良的假酒商也可能把含有甲醇的工业用酒精(一般用在油漆、清洁剂、燃料等)加入酒中勾兑,造成饮用者因摄入甲醇而中毒。
甲醇进入人体后会被转化为甲醛(Formaldehyde),进而造成细胞坏死、破坏神经系统而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假酒近年来不时在马国造成饮用者因甲醇中毒身亡。(马新社)疫情暴发造成假口罩在网上流窜
随着线上购物平台的兴起,赝品市场也逐渐从线下转往线上。根据全国消费者投诉中心雪兰莪分部的数据,该中心每日接获的60通投诉电话中,有五分之一的假货投诉和线上购物有关。
而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肆虐期间,假口罩无疑是线上购物中曝光度最高的赝品。
国际刑警组织在今年3月主导的一场行动曾在一个星期侦破约600宗在网络售卖加口罩的案例,并充公了3万4000个假口罩。
有鉴于此,包括Zeff Tan在内的医护人员也多次教导民众如何分辨真假外科口罩。
方法是将中间隔层拆下,用火烧来分辨真伪。如果是真的三层式外科口罩,由于中间层是用类似塑料的材质支撑,因此点燃后只会融化,而不会烧起来。
相反的,如果是赝品,则面纸或其他材质制成的中间隔层会起火燃烧。
打击赝品市场需由上至下
由于相关法规和有关当局的取缔力道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加上民众追求廉价物品的消费心态,使马国的赝品市场持续“供不应求”。
大卫马塞尔表示,虽然他和他的团队经常突击一些售卖假酒的商店,但由于当局施加的罚款只有2300令吉(约750新元),导致许多商家因为有利可图而继续售卖假酒。
阿德里也指出,马国执法当局扫荡赝品的工作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另一方面,全国消费者投诉中心也经常收到消费者投诉政府当局反应过慢的投诉。莎芭娜认为,当局有必要对消费者的投报作出更快的回应。
阿德里强调,当局必须有打击赝品市场的政治决心,所有政府部门必须努力确保马国不再出现赝品。
他补充,打击赝品也应从教育着手。
“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好好地教导孩童,我相信届时赝品的需求一定会比今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