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最新公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新加坡下跌了3个名次,排名第40位。
新加坡滨海湾夜景。(新闻及通讯部)排名是根据30多种因素,包括医疗、教育、基础建设、社会稳定、文化生活等等,按比重设定为总分100分,第一名的维也纳得到99.1分。
前10名依次是维也纳、墨尔本、悉尼、大阪、卡尔加里(加拿大)、东京、多伦多、哥本哈根、阿德雷(澳洲)。香港从去年的第35位跌到第38位。
对于这类排名,我觉得参考就好,不必太在意。
因为第一,它是给跨国公司外派人员时做参考用的,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评估一座城市的宜居性;本地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第二,虽然它有一整套的评估标准,看起来科学客观,但是这些标准本身其实也是主观的,特别是哪一个因素占的比重多少,完全因人而异,一个有孩子的人可能觉得教育很重要,一个喜欢观看表演艺术的会觉得文化生活更重要。
第三,排名第一又如何?我们又不会多长块肉。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对于所生活的城市,是不是觉得宜居,这才是关键所在,特别是那些不那么富有的人。去医院急症室要等多久?有足够的床位吗?会不会因为担心医药费太高而不敢动手术?地铁准时吗?票价合理不?德士容易搭吗?工作时间多长?有没有时间陪家人?
地铁故障时地铁站被堵得水泄不通。(联合晚报)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才是决定新加坡是否宜居的标准。谁在乎它排第几名呢?
刚好国会开会,乱丢垃圾的问题又被拿出来讨论,垃圾包括恶心的使用过的女性卫生棉。
组屋区存在着垃圾虫的问题。(联合晚报)相信受影响的居民,都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环境很宜居吧?更让人无奈的是,议员只能针对执法的力度、速度等效率问题谈,因为问题的核心是人的教养,这是最无法改变的事情。跟一群缺乏教养的人为邻,要宜居都很难。
所以,我认为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城市居民的教养程度。
各个种族聚在一起庆祝国庆日。(新闻及通讯部)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必须跟其他人打交道,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礼让的动作,都能让人感觉宜居与否。当然,医疗、教育、基础建设、社会稳定、文化生活等等也重要,但是缺乏居民教养这个标准,宜居城市的排名可能也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