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大家别再猜啦。
新加坡2019年政府预算案并不是“大选财政预算案”。
新推出的“立国一代配套”也不是用来为下届大选铺路制造“不公平优势”的花招。
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昨天在国会上郑重反驳了这两个“误区”。他是针对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所说的话提出驳斥。
徐芳达:别将立国一代配套政治化
毕丹星究竟说了什么?
毕丹星反馈说有民众指立国一代配套在时间点上“玩臭”。(Gov.sg 国会视频截图)“虽然立国一代配套不如建国一代配套慷慨,但依然可以帮助年长人士应付医药费,但有一部分民众总结说,立国一代配套似乎是掐着选举周期而推出,在时间点上‘玩臭’,也散发出一种不公平的气味,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能享有更好的前景。”
对此,徐芳达答复说:
“我很好奇,工人党为何要用那么讨厌的方式来形容,而且还集中火力将政府向国人致敬的立国一代配套政治化。反对党向来呼吁政府必须为国人做得更多,但现在政府拨出更多资金帮助新加坡人,工人党却批评这个举措为选举手段。是啊,你不可能两面都讨好,所以请你们拿定主意,决定好你们站在那个立场。”
将立国一代配套与选举周期挂钩有误导性
徐芳达还纠正毕丹星说,工人党将这些配套与选举周期挂钩,是具误导性的。这是因为设立“立国一代配套”和“建国一代配套”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在政府上任初期就可以拨出来的。
徐芳达。(Gov.sg 国会视频截图)任何一个政府在上任初期都无法预测任期内可以累积多少盈余,又有多少盈余可以拨出来资助这些配套,所以唯有到了任期尾端才能推出惠民配套。
徐芳达指出,这也是新加坡政府一路来秉持的财务谨慎态度,同时也是让政府的财政可持续的做法。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必须从长计议,不但要照顾这一代人的需求,也要为下一代人未雨绸缪。说白了,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新加坡政府在这次的财政预算案拨出总值61亿来设立立国一代配套,让大约50万人(年龄介于60岁至69岁,在1996年之前成为本地公民的人)受惠,主要是中老年人医疗方面的照顾,他们将从6月起获得立国一代卡。
“立国一代”指的就是我们身边的Uncle与Auntie们。(新闻及通讯部)徐芳达解释说,拨款设立立国一代配套,是为了让那一代人更为安心、鼓励他们过上活跃的生活,保持健康。
“这也是我们向那一代人表示衷心感谢的做法,感谢他们在新加坡建国初期作出的牺牲与奉献。请不要贬低建国一代配套和立国一代配套的重要意义。”
可怜部长说了这么多,先入为主的网民根本不买单,认为政府所做的一切就是在为大选作准备,而且越是解释就越描越黑。
也有网民指出,毕丹星的提问其实无伤大雅,只不过在传达坊间的意见,部长无须太过激动。
“从中立立场来看,我不认为毕丹星提出那些问题有什么过错,这些都是在社交媒体上已经盛传,也在咖啡店里广为讨论的。毕丹星提出问题是尽他的本分,好让执政党有机会可以澄清。我希望执政党的议员不要过于敏感,一听到反对党议员提问题就反应过激。他们应该感谢反对党提出问题并给予建议。到头来,我们大家都希望不只是这一代人可以活在一个更美好的新加坡,下一代人也同样可以这么做。”
不怪乎网民会猜测:大选要来了
新加坡下届大选最迟必须在2021年4月举行,而选举局最近又动作频频,先在2月1日宣布修订选民名册,首次将白礁岛纳入东海岸集选区的投票范围内;又在2月26日宣布,已修订好新的选民册,公众即日起至3月11日可查阅。
再加上预算案不但几乎人人有红包,还送上“立国一代配套”,这些举措在选民眼里,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大选预算案”。
于是坊间纷纷猜测,选举脚步近了。行动党很可能提早在今年就举行全国大选,而且很可能会向2015年看齐,在8月国庆之后举行大选。
当然,也有网民支持部长并挺身而出为行动党政府说话。
永久性乐龄医疗护理配套的建议也遭驳斥
毕丹星除了提出上述问题,也在国会上建议政府推出一个永久性的乐龄医疗护理配套,让所有年满60岁的国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津贴。
他指出,建国一代配套和立国一代配套在不同时间点生效,导致一部分年长国人因出生年份的不同,无法享有间中几年的医疗津贴,所以建议推出一个永久性的乐龄医疗护理配套,让国人毕生都对医药费感到安心。
这个建议随后被徐芳达驳斥。他指出,政府已经提供了各种医疗津贴,也有很多种不是针对特定同龄群的结构性津贴,例如:让所有国人受益的综合诊所津贴,年纪越大津贴越高。再如,终身健保也是为帮助所有国人应付高额住院费推出的医疗保险,而且政府也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人提供保费津贴和额外保费援助。
部长说那么多,不外就是想强调一个原理:政府的每个政策都经过深思熟虑,而且花费在各种医疗津贴上的开支并不小,这是为了确保各个阶层的国人都能得到最合适的照顾。毕丹星建议的到了60岁就“一刀切”的做法未必是最有效的,毕竟在医疗津贴这个课题上,平均分配不等于就是平等。
说到底,红蚂蚁还是一句老话:大家从根本上,是否还相不相信人民行动党政府。如果信任度还在,而且批评与建议是有建设性的,旨在改善和强化制度,那好好听听。若信任度荡然无存,批评纯属发泄,听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