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一天你扭开罐头想为午餐“加料”的时候,发现里面不是金枪鱼,而是一个个扭曲的迷你四肢?要是你嘴馋的时候拿起一颗糖果,却发现差点送进嘴巴里的是一个婴儿头?
那你一定是误拿了她的艺术品。
(取自 @qimmyshimmy Instagram)27岁的新加坡女子林琪璇,绰号“Qimmyshimmy”,白天是设计师,夜幕低垂的时候化身成猎奇艺术家。一块粉嫩嫩的软陶,经她的神手;一番塑型、上色、烤制后,成为糖果包装里的婴儿头、罐头里的牙齿、糖果贩卖机里的心脏。
她从日常生活里接触的物品找寻灵感。虽然正职是设计师,但她“希望创造出能够表达我内心世界和怪异的东西“,因此在业余时间持续经营她的兴趣——雕塑。
林琪璇表示:”我一直以来都被反感又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品或物品所吸引。” 她觉得自己的作品就好比那些逼真的洋娃娃,大家觉得它们很漂亮精致,却不愿意和它们睡在同一间房间。
你能想象在这些洋娃娃的注视下睡觉吗?(互联网)林琪璇喜欢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很细腻珍贵,却有少许令人毛骨悚然的元素。与其创造过目即忘的作品,她更希望自己的能让观众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不是非常喜欢,就是十分讨厌”。
自称”意外的雕塑家“的林琪璇是约6年前参加新加坡国家艺术协会的青年学徒计划(Noise Singapore)时开始制造软陶雕塑的作品,给了她一个突破自我的挑战。这一系列作品的起源是农历新年时,她从丢弃的开心果壳找到灵感;想象壳中包的不是果实,而是婴儿的头。
(取自 @qimmyshimmy Instagram)婴儿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惹人疼爱的,但当他们的头出现在糖果包装里、四肢挤在罐头里,不免使人情绪复杂。
(取自 @qimmyshimmy Instagram)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婴儿沉睡的表情被林琪璇准确刻画,配上不同奇怪的包裝,撞击出不一样的火花,引起网友热烈讨论。有的认为越看越可爱,但还是有人不能接受这诡异的艺术感。
除了婴儿头,她也乐于创造其他迷你型的怪异雕塑作品,如身躯、手臂、心脏、猪等。
虽然新年过了,在耳垂上戴上猪猪,还是可以保证金猪贺岁。(取自 @qimmyshimmy Instagram)她在Instagram上的一篇文里指出,她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大量制作,而且每个作品平均要用一星期時间完成。雕塑的像真度如此高,原来是因为她会用自己的化妆品为“器官”、“婴儿”上妝,令颜色显得更自然。
是创意还是病态?
自从林琪璇开始发表这一系列的作品,观众便持有正反两极评价,也毫不拘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最近亚洲新闻台采访了她、请她介绍自己的艺术品,还是有不少网民在视频底下留言,表示不满。
有人觉得这些艺术品使人做恶梦:
这是艺术吗!!!???任何暗示人祭(的作品)都是令人厌恶的。如果一个人看过这些恐怖的东西后不做恶梦,那他就失去自我、甚至毫无人性了。
有人还“出自于好意”,建议她去看医生:
创意跟病态之间只有一丝界限,她就比较偏向于后者。为了安全起见,她应该去看看医生。
但是,也有人非常欣赏林琪璇的艺术品,留下好评:
身为设计师,我爱上了林琪璇的艺术品,因为它挑战了我们的底线——什么程度的东西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我相信艺术品应该像她的一样富有争议,才能激起人们的讨论。
我想看到更多她的作品,它们真的很非比寻常!
如何定义艺术的好坏?
许多人对她的艺术作品议论纷纷,但红蚂蚁想向他们问一句:艺术的好坏,该如何判定?
艺术不像科学一样,有一定的公式和对错。那该如何评价一件艺术品的好坏呢?是视觉上的美观吗?那么林琪璇的艺术品那么细腻、又栩栩如生,不就是值得欣赏的吗?为什么那些承受不了怪异东西的人就直接断定她的艺术品是不好的?
林琪璇独特的创作看起來似乎不只是表现不安的氛围,而对于许多世事也有所批判。例如包在保险套中和药包裝中的婴儿头,就好像是在对于避孕、堕胎这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取自 @qimmyshimmy Instagram) (取自 @qimmyshimmy Instagram)若人们尝试理解艺术品后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家想传递的信息,可能就不会觉得林琪璇的作品是恶心的了。因为她正是透过使人感到不舒服,激起他们思考艺术品的意义。
近年,她也频频在世界不同国家办个展,走遍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英国,甚至也在新加坡展示过她的艺术品。可见林琪璇在世界各地都有欣赏她作品的人,只能说那些不喜欢的人有眼不识泰山。
艺术不需被人理解
看到林琪璇的作品被人抨击,让红蚂蚁想到以前关注过的一位印度尼西亚行为艺术家——麦拉蒂·苏若道默的作品《Exergie-黄油舞》。
顾名思义,在20分钟内,她在一块块黄油上不断跳舞、摔倒、爬起。通过一次次摔倒后的站起来,麦拉蒂想通过作品表达的是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不确定性的恐慌,和坚持下去的精神。
但不曾深入理解就抨击她的观众,却只把她当成笑柄。这篇作品被人拿来当笑话,不停在网上转载,她饱受网友的嘲笑,被批评为“荒谬”。
对此,麦拉蒂也只无奈表示:“艺术家不必被理解。”
是啊,也许只有艺术家最理解自己的创作,所以他们在这条路上始终是孤独地前进。
也希望林琪璇不要理会旁人的批评,不忘初衷,坚持自己的创作,让全世界看到这位新加坡年轻艺术家的异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