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参加社团会馆活动的红蚂蚁,对这类活动的印象仍停留在20年前那种“老态龙钟”的场景。结果昨晚一踏进醉花林,就发现:咦,“画风”变了。
眼看电梯门即将关闭,红蚂蚁赶紧快步跑向前。电梯里带着两名女儿的年轻新移民妈妈帮红蚂蚁按了“开门键”。电梯门关上后,两名头上编着漂亮辫子的小女孩立即兴奋地用字正腔圆的华语一唱一和道“妈妈妈妈,待会儿就能唱好听的歌曲了”、“是啊是啊,能唱好听的歌儿”。
接着,两名小女孩化兴奋为行动,开始用糯糯的声音欢畅地练歌。在安静的电梯里听到这两把天真响亮的歌声,红蚂蚁的心情瞬间大好。年轻的妈妈回头对红蚂蚁和电梯里的另一名客人笑了笑,带点小尴尬,但更多的是对女儿们的宠溺和骄傲,以及一份说不出的自在。
还没抵达现场,红蚂蚁就已经感受到今时今日会馆活动的生命力,以及新移民后辈的那份热切期待。
第二届社会公益日活动主题:公益你·我·他
昨晚的活动是由福建会馆、潮州八邑会馆、九龙会、江苏会组成的新加坡社会公益联盟主办的第二届新加坡“社会公益日”颁奖典礼。红蚂蚁作为今年的社会公益日媒体支持机构,自然要去捧场。
今年的社会公益日活动以“公益你·我·他”为主题,诚邀公众介绍他们过去两年(自2017年起)如何向社会推广公益理念,将他们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的图片、视频或文字提交给九龙会参赛。由前国会议员李玉云、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主管李慧玲、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师钟韵宜博士和新加坡江苏会会长周兆呈博士组成的四人评审团,最终选出七组“公益大使”和六组“公益之星”。
每组“公益大使”各获得四家会馆共同捐出的5000元善款,“公益之星”则各获得1000元善款。
获奖的13个团队无一例外都将总额4万1000元的善款捐赠给各自想要资助的慈善团体。受惠团体包括:志愿福利团体SPD、MWS(Methodist Welfare Services)乐龄活动中心、“希望狗儿救援”组织(Hope Dog Rescue)、新加坡慈济、AWWA特别教育学校以及Blue Cross慈善机构等等。
让人眼前一亮的“公益大使”,是本地一个由两名新娘化妆师发起的“助年长者理发义工团”。该团体目前已召集到10多名义工,每月都会前往日爱疗养院为百多名年长者理发。理完头发的年长者看起来更加精神,护理人员也更容易为他们打理。
左起:“助年长者理发义工团”发起人许桂玉女士(51岁)与苏秀菊女士(51岁)。两人都是新娘化妆师,为了帮助老人理发,特地去学理发来行善。(联合早报)公益慈善活动是新移民融入新加坡的有效平台
“公益大使”的获奖者也不乏新移民团体,包括近年来在本地相当活跃的九龙会,以及因热爱环保而成立了“J.O.E (Just One Earth)环保组织”的年轻新移民。另一个新移民团体江苏会义工行则获颁“公益之星”。
九龙会会长陈文平一上台就发自内心说:
“感谢新加坡这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宝岛,给我们有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非常感恩。希望通过这些慈善公益活动,带领我们的会员融入社会,为一些弱势团体作出贡献。”
身为此次活动主宾的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孙雪玲在活动结束后接受红蚂蚁专访时说:
“其实公益活动,慈善活动都是包容的,是博爱的。所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呢,新移民团体还有本地的宗乡总会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参与,可以增进两个群体这方面的互相的认识。在做公益的活动时,也同时在给新加坡的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孙雪玲较早前在致辞时也指出,热心公益和慈善向来是新加坡华族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为国家的种族和谐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潮州八邑会馆和新加坡福建会馆是两个历史非常悠久的本地会馆,在帮助弱势群体上向来不遗余力。九龙会和江苏会则是两个年轻的新移民团体,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新移民更容易地融入新加坡社会。
去年的首个社会公益日,四大会馆各自捐赠一万元帮助弱势群体(不分种族与宗教)。加坡回教研究会(Pertapis)获得其中两万元,本地的七个福利理事则共享剩余两万元善款。
诚如孙雪玲所说:
“公益不仅仅是救助和捐献,更重要的是让有需要的人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护。社会的每个阶层,每个团体,以及每一个人都能够伸出温暖的双手,发自内心地关注身边需要关注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更加不离不弃。”
本地的宗乡会馆正在不知不觉中蜕变。本地的新移民也在通过实际行动,一点一滴融入新加坡社会。
温暖慈爱的力量,最能融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