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新加坡,留意到公交车上的“乐龄人士”关怀提醒,觉得这词挺有趣的,老年人,elder,乐龄人士。
随后逐渐留意到,食阁、商场、马路、地铁、公交车、,新加坡日常生活中,头发花白、身形佝偻、步履蹒跚,亦或是轮椅出行,乐龄人士占了很大比例。联想着新加坡的福利政策,以及便捷贴心的公共设施,比如公交车的轮椅板,让这些乐龄人士能够更多的出来活动,不只是局限在自己生活的小区。
进一步又发现,在外活动的乐龄人士,实际很大比例都是在工作,路边贩卖手帕纸,食阁里收集盘子,商场里打扫卫生,甚至计程车司机很多都是很大年纪。当发现这一点时,有一些震惊,没有喝茶下象棋,没有神曲广场舞,没有乐享晚年,乐龄看来有些名不副实,这和国内差异太大,也和先前认为的高福利产生了矛盾。
和当地同事聊起这事,回复道,“新加坡不养闲人,鼓励奋斗”。可能这也算是新加坡的一部分基因,“兴国有方”,不由得有些敬佩。
后续,又查阅了一些资料:
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是亚洲第一,全球列第七。
新加坡没有专门的“养老金”,只有中央公积金(CPF),是针对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一种强制性储蓄计划,用来应对住房、教育、医疗保健和退休养老等需要。
优良的养老金制度为何乐龄人士还需工作
养老金制度
只能保障基本生活,若想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就需要工作增加收入
文化基因
“不养闲人,自食其力”,和国内认为老年人就应该闲下来的观念迥然不同
新加坡,低税收低福利,鼓励奋斗、自食其力,国内人士可能觉得“老年人生活略显凄惨”,但能增加活力促进社会发展。
人口老龄化
随着科技水平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逐渐下降,由此老年人比例也逐步攀升,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峻。
据新加坡政府统计,65岁以上居民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攀升,1980年为5%,2010年为9%,2018年达到了13.7%。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9年国庆群众大会上表示:新加坡将把法定退休年龄,从62岁逐步上调到65岁,重新雇佣年龄从67岁上调到70岁,目标是最迟在2030年完成调整,2022年将分别先上调到63岁和68岁。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一批国家,而“百岁人生”似乎逐渐成为可能,若在60岁退休,后续的大半辈子如何计划安排便成为了大问题。
因此,我国也开始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活到老,干到老”,新加坡的乐龄人士现状似乎就是中国老人们不久的将来(大胆猜测10年后)。但观察周边了解到,很多人反对该政策,实际更多的也是观念问题。
百岁人生
幻想下百岁人生,站在60岁的节点上,人生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如果就此闲下来,我自己肯定会觉得无聊。如果政府可以提供支持,重新学习一份技能,换一份工作,培养新兴趣,实际也不错。
安享晚年,不一定是成为“闲人”,给国家、给家庭甚至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独立生活”,“自食其力”,也可以给晚年添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