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氏7级地震到底有多可怕?
我国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通过面簿给大家做了及时有力的现场报道,当了一回公民记者。
印度尼西亚峇厘岛旁边的龙目岛(Lombok Island)继上星期天(7月29日)发生6.4级地震后,昨晚在当地时间约7点45分(新加坡时间8点45分,下同)再度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5公里。印尼当局一度发出海啸预警,后来在当地时间8点25分解除警报。
率领11名团员到龙目岛的马塔兰(Mataram)出席一场由印尼和澳洲联办的区域安全研讨会的尚穆根在地震发生时,刚好在10楼的酒店客房内用笔记本电脑在工作。
昨晚9点55分,尚穆根通过面簿贴文形容了地震发生时的恐怖情况,今早7点多又在机场发了第二条贴文,通过照片让新加坡人对地震的“威力”有更直观的认知。
先来看看尚穆根如何形容地震发生时的情况:
“整个客房突然剧烈摇晃,墙壁出现裂缝,根本无法站起身来。我还听到尖叫声。我出了客房,趁着大楼还在摇晃时,赶紧走楼梯下楼。停电停了好一阵。到处都有很多裂缝、倒塌的门。英国广播公司BBC形容它为一场大地震。”
尚穆根也在贴文中写道,幸好随行同僚都安然无恙,但酒店的其他住客却有人受伤。他也呼吁身在龙目岛的新加坡人尽快与新加坡驻雅加达大使馆取得联系,并附上使馆的电话号码。最后,他祈盼不会有太多人在这次地震中受重伤,希望大家都能安然无恙。
这两张照片看起来好像不那么恐怖?先别急着下结论,再来看看尚穆根今早发出的酒店客房组图。
从这些照片不难看出当时地震的强大威力以及酒店楼体的摇晃程度。
别以为尚穆根是社交媒体拍照狂人,逃生时也不忘拍照。其实第二组照片是他和团员们今天凌晨回到酒店客房后拍摄的。
在机场警岗过夜
昨晚地震发生后,尚穆根与团员第一时间抓了最重要的物品就立即冲出客房与酒店。尚穆根坦承,对他而言,当时最重要的物品就是存放了政府电子邮件的那台笔记本电脑。
他们逃出酒店后就在路旁等待。过后一行人决定前往一个楼层较矮,只有三层楼高的酒店下榻。没想到一抵达那间酒店,就看到里面的客人都在往外逃生。
最后,他们决定前往机场,在机场的警岗内等待天明。尚穆根说,警岗内的警员都很善良友善。机场内却是一片闹哄哄,四处都挤满人,大家都在等待登上飞机离开龙目岛。
由于昨晚他们逃生时只拿了最重要的物品离开酒店,所以今早又返回酒店取出其他物品,顺道拍些照片。
从这些第一手照片中可看出,幸好尚穆根和其他随行团员在地震发生时没有在上厕所或洗澡,也没有选择留在客房内避难,否则一旦被掉落的瓷砖击中或刮伤,或者被破碎的玻璃割伤,后果肯定不堪设想。眼尖的网民也注意到,酒店客房的装潢规格相当高,应该是一间高级酒店。
尚穆根面簿上的铁粉们则呼吁尚穆根应该将自己与团员们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别在机场苦苦等候,应该“破例”召唤新加坡空军部队派专机接送他们回国。最后还补上一句:“希望能在国庆日庆典(本周四傍晚)上见到您!”
更多面簿铁粉则感谢尚穆根为他们“直播”了龙目岛的地震情况,因为这比媒体上所刊登的情况更为真实,画面更震撼。有不少粉丝称尚穆根是个很有福气的人,遇到这么恐怖的突发情况都能安然无恙逃出生天,必有后福。至截稿时间,已有超过90人在龙目岛的地震中死亡,而且死亡人数还在不断上升。
一名叫作Kimberly Chua的网民与三名朋友刚好也受困在龙目岛的机场。她们看到尚穆根的面簿贴文后,留言求救,希望能乘搭尚穆根的专机回国。尚穆根在5小时后答复了Kimberly。他只字不提有无专机接送,只表明自己已将Kimberly的情况转告外交部,相信外交部的官员已经与她取得联系。Kimberly随后感谢尚穆根说,她们已成功预订了本周三从龙目岛飞往雅加达的机票。
(尚穆根面簿)在主流媒体上发表意见的网民们则以酸溜溜的留言为多,有人甚至借地震来对比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新加坡人天天都与威胁他们生计的消费税“地震”进行搏斗;也有人嘲讽说,原来在生死悠关的当儿,对尚穆根而言,最关键与重要的物品,竟然是他的那台笔记本电脑,只因里面收藏了政府的机密文件。
这样的酸言酸语引来了较为中肯的留言,例如下面这名网民的留言在截稿时就得到了超过400个点赞、爱心与笑脸符号。
“别忘了,他(尚穆根)也是一位父亲、一名儿子、一个丈夫。对那些给予负面评语的,请暂时将政治与宗教排除在外,我们应该庆幸有多一个人在地震中生存下来。 无论他当时做出什么行动,那都是当下那种情况发生时他所能想到的最佳做法。请停止传播憎恨与负能量,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更好的地方。”
不难看出,大部分新加坡人还是比较有爱心的。
尚穆根及其随行代表团今天下午已安全抵达新加坡。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地震,根据常识他理应躲在坚固的家具下,等待情况稳定后才行动。不过,他当时觉得酒店建筑结构并不稳固,决定立即离开酒店。
他还说,目前有约40名留在龙目岛的新加坡人向外交部登记,当局正在尝试联系所有人。
从这个事件中不难看出,尚穆根不但危机感和生存意识都很强,还有作为一名公民记者的潜能,报道简洁到位,照片也拍得不错。相信以后我们还会看到更多这类“现场报道”。看来,在社交媒体的应用上,姜还是老的辣,并不输给年轻人,第四代领导人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