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去年每三名自杀者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

自杀往往是结束生命的最后一种方法,但本地有越来越多乐龄人士因各种原因走上绝路。根据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简称SOS)的最新报告,去年共有129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寻死,为1991年有记录以来之最。

(海峡时报) 三大趋势

一、数量上升

报告显示,2017年新加坡共有361人自杀身亡,即每10万人中有7.74人死亡,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记录。与前两年相比,各个年龄层的轻生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年长者。

新加坡正在迈入老龄化。根据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我国的居民年龄中位数已从1990年的29.8岁攀升至去年的40.5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居民总数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去年为13%,即396万居民人口当中,51万人超过65岁。

(新加坡统计局)

但以去年的自杀者数据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占了总自杀人数的35.73%,即每三名自杀者中,就有一人是老年人。这个比例,也远远超过25%至30%的一般水平。

二、求助减少

红蚂蚁在求学时,老师们一再强调,自己或周边亲朋好友一旦有厌世或轻生的情绪,一定要寻求专业协助。打给求助热线,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羞愧之事。

但老年人对于求助的意识并没有随着社会宣传教育的普及而有所增加。作为专业的自杀求助热线,援人协会去年接到5652通来自60岁及以上长者的电话,比起前年的6904通,整整少了18%。

自杀人数上升,求助人数却下降,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

三、男性自杀人数比女性多一倍

另一个趋势是,本地自杀的年长男性要比女性高出一倍。去年选择结束自己性命的男性长者有86人,比女性的43人高出一倍。

触爱家庭服务资深辅导员陈汉锡向《联合晚报》分析,东方男性可能觉得流露情绪是软弱行为,求助也会没面子,因此长期压抑情绪,不过一旦爆发,可能出现非理性行为。

究其原因

本地专家总结了老年人自杀的几大原因。

因病痛折磨感到无助或不想连累家人;因情感需求被忽略倍感孤独,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身体与心灵的苦痛,都是自寻短见的一些原因。翻看面簿上的网友评论,不少人将老年人自杀人数不断上升归咎于政府连年升水电费煤气费等生活开销导致生活压力大,活不下去了。

(联合晚报)

本地生活压力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然你就不会看到老人家在本应享受晚年生活的年纪,还要撑着颤颤巍巍的双脚在食阁收拾碗碟了。但对他们来说,情感上的空虚寂寞往往比经济压力更为致命。

过去人丁兴旺可以养儿防老,或者兄弟姐妹相互扶持。近来随着生育率越来越低,家庭成员数量不断减少,“夫妻两老共处”和“高龄独居”情况越来越普遍。没有生育下一代自不必说,就算养育了孩子,孩子长大离巢打拼事业,无可避免地降低了对长者的情感支持。

积极生活的乐龄人士还会主动和晚辈联系,在咖啡店和联络所等场合结交朋友,保持正常的交际。有一些一天到晚只留在家里,越活越封闭。加上不少长者只会华语或方言,跟不上社会步伐,日渐觉得被以英语为主的社会排斥在外,加深了寂寞感。

拨打求助热线完全免费,而且会说华语

想不开怎么办?除了与家人沟通,有需要的人士还可以拨打援人协会的24小时免费热线:1800 221 4444。

红蚂蚁试着拨打了热线。在听了长约一分钟的舒缓音乐后,一位女性接线员接听了电话,全程以耐心平和的态度与声音解答了红蚂蚁的各种疑问。讲完电话后,原本着急要赶截稿时间的红蚂蚁,心情缓和了不少。

不用担心,拨打热线是完全免费的。援人协会执行理事长黄丽娟受询时告诉红蚂蚁,不会说英语也没关系,协会的志愿者来自不同背景,会说方言和华语等不同语言。

“我们的志愿者除了英语外,还能以广东话、潮州话、福建话、马来语、淡米尔语、印地语(Hindi)、德语以及法语进行沟通。”

黄丽娟表示,就算接听电话的志愿者不会讲求助者的母语,也一定会找到能说该种语言的辅导员,提供情感上的辅导与支持。

再说一次新加坡援人协会24小时免费求助热线:1800 221 4444。虽然以“4444”结尾,意头不大好,但号码不特别些,你又怎么能记住呢?

如果你或你的亲朋好友需要以华语沟通的辅导,也可联系关怀机构(Care Corner)。他们的热线电话是1800 3535 800。

对生活感到苦闷,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不是世界末日。大家不会放弃你,只要你自己不要放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