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覃炳鑫指行动党散播假新闻 尚穆根反驳:诡辩!

昨天是网络假信息听证会最后一天,压轴“好戏”登场。历史修正主义者覃炳鑫博士向政府作出爆炸性指控————人民行动党政治人物才是新加坡“假新闻”的源头。

覃炳鑫在陈情书中说,假新闻对新加坡冲击不大,唯一例外是——“冷藏行动” (Operation Coldstore) 。他说,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论述是:1963年展开代号“冷藏行动”的逮捕行动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要制止极端共产主义者密谋颠覆国家政权,但“解密档案证明,这是一个谎言”。他又指,“冷藏行动”是出于政治目的,没有证据显示,被捕者涉及任何颠覆国家政权的阴谋。覃炳鑫还称,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在私下向英国驻新加坡专员坦承,展开“冷藏行动”是为了政治利益。

覃炳鑫上述言论也出现在2013年11月,他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身份撰写的论文中。他曾在2012年至2014年担任国大亚洲研究所研究员,目前在英国牛津大学工作。

“冷藏行动”是新加坡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1963年2月2日,新马和英国殖民地政府援引内安法,逮捕百余名被指参与颠覆活动的左翼人物及工运领袖,包括社会主义阵线和人民党领导人、工会会员及大学学生会会员等。社阵在失去林清祥、方水双、林福寿医生等100多名社阵主要领导人和骨干党员之后,元气大伤。

社会主义阵线(社阵)中委林清祥(左)和方水双(右)在1963年2月2日的“冷藏行动”中被捕。(档案照)

覃炳鑫以“冷藏行动”为例,指责政府散播“假新闻”,面对这么严厉的指控,特委会派出律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亲自过招。当律师遇上历史学者,后果就是:近六小时的拉锯战,难分高下。双方的主要争议点是:“冷藏行动”是为了国家安全?还是为了政治利益?

显然的,尚部长采取的策略的是:不断地对覃炳鑫的历史认知进行解构,指覃炳鑫偏面地摘取迎合自身认知的史料,不参考那些与自身认知不符的材料,进而否定覃炳鑫的学术研究,指他是一个不客观的学者。

覃炳鑫在开头的自我介绍中说,他是牛津大学的历史研究员和牛津大学东南亚项目的协调员。尚部长还没有进入正题就先来个下马威,反问覃炳鑫在牛津大学有没有正式教职?覃炳鑫回说:没有。

尚穆根大量引用陈平、方壮璧和余柱业等前马来亚共产党人士书写的出版物资料,以证明马共势力当时已经渗入新加坡,覃炳鑫多次需转头去看投放在大屏幕上的资料。(Gov.sg)

尚穆根接着大量引用陈平、 方壮璧和余柱业等前马来亚共产党人士书写的出版物资料,以证明马共势力当时已经渗入新加坡,并指覃炳鑫在论文中关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统一阵线和“冷藏行动”的论述,与这些出自于马共领袖和成员的“可靠证据”不一致。尚部长还引述陈平在回忆录中说,“‘冷藏行动’粉碎了我们在全岛的地下网络。那些逃过警方逮捕的人,都躲了起来,许多人逃到了印度尼西亚。” 

覃炳鑫反驳说,陈平的说辞“不可靠”,因为陈平当时不在新加坡,不了解新加坡的情况。覃炳鑫也认为,陈平的说辞只是陈平本人对历史的认知,而他自己在学术研究中引用的英国国家档案局解密的政治部情报显示,没有证据证明,冷藏行动的被捕者涉及任何颠覆国家的阴谋。

但尚穆根认为,覃炳鑫在论文中完全没有引述陈平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他说:“你说,没有证据显示,新加坡的左派与共产主义挂钩......你这么说是完全忽略马共总书记(陈平)的一手陈述”。

覃炳鑫回说,他不可能在一份论文中引述所有历史材料,“也没有必要引述那些不是我核心论争的材料”,而且至今,没有历史学者质疑他论文的核心论点。

新加坡历史学者覃炳鑫博士。(Gov.sg)

在交锋中,覃炳鑫坚持他对待历史材料的态度没有问题,尚穆根显然被激怒了,一度拿英国右翼作家大卫.艾文来(“犹太大屠杀否认论”鼓吹者)来做比对,指覃炳鑫“忽略你不喜欢的证据,忽略和压制你嫌麻烦的材料,呈现一个不真实的景象”,并怒斥覃炳鑫不是一位客观的历史学者,“违反了好些条规”。

尚穆根抛重话说:“根据你所说的,我们看到的不是学术,而是诡辩。” 

覃炳鑫表示,他不接受这样的指控。但他坦承,尚穆根提及的一些马共领袖和成员的口述历史材料,他本身没有接触过。

尚穆根多次旁敲侧引,只允许覃炳鑫给出一个“是或不是”的答案,覃炳鑫有点沉不住气:“你是要继续规定我答是或不是,还是我可以給一个比较细致的答案?” 对于尚穆根多次用“假设陈平的说法是正确”来引导他作答,覃炳鑫回说,“历史从来不假设”。

到了最后,覃炳鑫还是坚持,新加坡当时有共产主义者,但并没有“共产主义阴谋”。

尚穆根强烈反驳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终目标是组织一个联合阵线,它可以渗透不同的工会、中学、政党,这在斗争中是存在的。操作上有困难就意味着,在特定时候,干部没有接获特定行动的指示,就自己扛下来,而且干了很多。” 他说:“这无法证明,不存在阴谋。事实上,它证明了,阴谋是存在的,但组织不严谨。”

律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Gov.sg)

一场近六个小时的辩论拖至晚上才结束,也让大家重温了一些父母辈才熟知的词汇: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共、共产党统一阵线、抗英同盟组织、陈平、方壮壁......

像“冷藏行动”这样敏感的事件,官方和民间极少在媒体和舆论场上公开讨论。民众在潜意识中可能已经认定,这是个禁忌课题,所以不敢多言,于是长期只能听到官方版的历史论述与诠释,就更加重“一言堂”的印象。借着网络假信息听证会的举行,执政者与反体制者得以对新加坡历史的论述和诠释进行公开辩论,也算是难得一见的精彩。

具争议性的历史事件都是众说纷纭的罗生门。哪一个版本才是“真相”,很多时候取决于观者从什么角度去看待历史。我们的历史需要“补白”,但必须是多方严肃考究,而不是采取偏面摘取的方式。越多公开讨论,越能加深和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