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何学渊的肺腑之言 政府不能抱持"我最厉害"心态

前公务员首长何学渊说,国际环境越来越多变复杂,政府不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抱持"我最厉害"的心态,而是应该积极广纳各界意见。

此言不差,问题是,当个别部长被小民骂到臭头的时候,忍不住会把一肚子闷气发泄到媒体身上。不久前,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因为地铁故障问题被骂急了,反而怪媒体不知道地铁前线抢救地铁服务的努力,只会批评。但碧山地铁站的积水事件调查证实地铁“前线”人员假造报告,监管人员又疏于审查的大件事,对SMRT和政府形象的影响很大。所以,现在不只是“国际环境越来越多变复杂”,国内的治理,尤其是基础设施的维持保养的难度也大大提高。

小民“泛泛之谈”难被政府听进去

何学渊说,政府并"不垄断智慧与最佳见解",处理复杂问题时,应透过广泛的公共咨询与对话吸收私人领域和人民的建议。此言也不差,但在小民眼中,我们的部长、高官也的确是“很厉害”的精英,不少小民们仍抱着“人微言轻”的心态,不敢对复杂的问题,发表深入的看法,也正因为这样,小民的“泛泛之谈”很难被有关部门听进去。联合早报的交流版不久前便有几位读者针对这个课题抒发了一点怨气。

另一点是,在人们心目中,政府部门就是代表政府,高官是为政治领导服务。古人说“学而优则仕”,现在则是“仕”而优则从政,高官和政治领导的总体看法一致,政治领袖从文官和武装部队中延揽精英入阁,已是新加坡模式。

政治领袖和高级公务员“同一拨人”

何学渊(左)作为"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纳丹系列讲座"的第三任主讲人,于今年4月至5月期间,针对动荡局势下的治理挑战发表四场演讲。新加坡国立大学属下政策研究所将演讲与问答内容集结成书,并于本月8日由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中)主持新书发布。政策研究所所长贾纳达斯·蒂凡(右)也出席了新书发布会。(联合早报)

新加坡提拔精英的做法已经体制化,导致政治领袖和高级公务员基本上是“同一拨人”。如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在何学渊的新书发布会说,他跟何学渊相熟45年,熟到“连对方的身份证号码都可以背得出来”。部长与高官个人私交很密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新加坡的体制下,部长和高官一般上都出身同样的名校,拿政府奖学金,在国民服役阶段同过甘共过苦,经验大致相同,优点是,大家知己知彼,可以在很深的私交上维持互信基础。但这也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政府和高官因出身和资历相近,大家在许多重要课题上想法上不会有太大差距。

高官甚至因为摸透总理、部长的想法和思维,有意无意制定出迎合领导“口味”的政策。或是在领导对某个课题有了结论、预设了立场之后去办事。反映到政策上,就是精英的看法主导一切,任何问题的思考模式相近成为新加坡以效率著称的公务员制度的核心问题。政府多年前也已看到这一点,也试图鼓励体制内的不同意见,但何学渊的讲话似乎印证这方面的进展不佳。

“党政不分”是否成不可逆转趋势?

在接受海峡时报的访谈中,他向公务员提出防止公务员体系被“政治化”的警告。他说,高官不要利用他们跟政治领导的私交,而要尽量提供独立的意见。

何学渊对公务员的忠告也是对政府的忠告,他的言外之意点出了一个新加坡人的普遍看法,新加坡“党政不分”现象由来已久,这是一种“观感”(perception)还是一个事实,也许值得辩论。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党政不分”是否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是当政府部门牵涉到政府与反对党的争论时(何学渊也以工人党的市镇会管理的财务问题为例),人们难免会给反对党一些同情分。

在新加坡,许多领域已经体制化,高级公务员即使有意改变现状也无可奈何。而且他们的责任是协助政府深化体制,不是改变体制。所以,何学渊的一片忠言,我们在十年八年后可能还是会从其他高官嘴里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