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毫无意义?

昨天,新加坡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说,新加坡在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刚发表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榜》上,竟然在140个城市中排名第35,名次上升了11位,还首次超越了香港(排名第45)。

图片取自互联网

这则可喜可贺的正面新闻,没想到却掐中了新加坡和香港两地网民的痛处。

在面簿上针对这则新闻留言的两地网民,十个当中有九个都认为这种排名成绩公信力越来越低,并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宜不宜居,如同用手测水温一样,冷暖自知,是无法真正做到客观的。或许,这只是个别城市的政府用来证明他们是好政府的指标。

总喜欢拿新加坡和香港做比较

说实在的,还真不能怪网民们疑神疑鬼或者过于苛刻,因为今年一月至今,几乎每个月份新加坡报章都会刊登一则关于新加坡在国际排行榜上的名次的新闻,而且总喜欢拿新加坡和香港进行比较。

这些调查包括:自由经济体排行榜(香港第一、新加坡第二)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新加坡第25、香港第71)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新加坡第二、香港不在前100名内)最吸引起步公司专才前去工作的城市排行榜(新加坡第一、香港第57)全球城市指数排行榜(香港第五、新加坡第六)

这一项项的调查采用的指标都不一样,出来的结果自然也大不同。

信息量太多太杂,对小市民而言,根本不知道如何读取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况且,新加坡排不排第一,有没有超越香港,好像对大家也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数据疲劳和排名疲劳

比较有意思的是,经济学人智库今年3月中旬曾公布一份“2017年全球生活费调查报告”的结果。该报告显示,新加坡连续四年排在第一位,成为全球外派人员所居住的最昂贵城市,香港排第二,瑞士苏黎世第三。报告还说,新加坡的整体生活费已经比纽约高出20%,比香港高出5%。

该报告发表后,立即引起一片哗然、怨声四起。国人根本不关心这个结果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只牢牢记住新加坡是全球最昂贵的城市。

然而,如果我们将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与其他相似的报告进行对比,就不难看出,其实所谓的排名是自相矛盾的。

人力资源咨询机构ECA国际去年12月中旬发表的“全球生活费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在全球最昂贵的外派人员居住城市的排行榜上排名第16位,香港则排在第11位。香港整体上还是比新加坡昂贵。

ECA国际今年6月发表的最新“全球生活费调查报告”则显示,在外派人员认为最昂贵的城市排行榜上,香港排第二、新加坡排第24位。换句话说,香港变得越来越昂贵,新加坡的生活费则随着新元疲软而下降。

同个月份,另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美世咨询(Mercer)所发表的“全球生活费调查报告”却显示,新加坡在全球最昂贵的外派人员居住城市排行榜上排名第五位,香港排在第二位。香港依然还是比新加坡昂贵。

网民们凭直觉,普遍上都认为香港的生活费比新加坡高。但是权威机构经济学人智库所收集到的数据却告诉我们:你们错得很离谱。这也难怪当经济学人智库本月16日公布《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榜》的结果时,网民都开始感到“数据疲劳”和“排名疲劳”了。

如何定义宜居?

有不少网民质问,经济学人智库究竟是如何定义“宜居”这两个字?

经济学人智库在报告中解释说,该机构是根据城市的稳定性、医疗、文化与环境、教育,及基础设施五个领域的30多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来评估一个城市是否宜居。

这样的解释非但不能很好地解答读者的疑问,反而引起更多人感叹说:“专家们眼中的宜居城市,与平民百姓的观点真的有所不同。” 

难道所谓的“宜居”就是将生活费完全排除在外得出的结果?要不然,如何解释新加坡这个全球最昂贵的城市,竟然在宜居城市排行榜上,比生活费第二昂贵的香港的排名还高了11个名次?

另外,地铁经常坏的城市也算得上宜居吗?香港单在地铁系统这一项就把新加坡远远抛在后头,显然更加宜居。有网友留言说,做调查的人“应该是没有天天搭我们的地铁上下班。”

《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报告主编柯彼斯塔克(Jon Copestake)在报告中指出,新加坡在教育领域“持续取得令人瞩目的改善”,因此在这次报告中的教育程度指标取得很高分,使我国的整体宜居指数上升,同时在这份调查创设的10年里首次突破90分大关。

新加坡的宜居程度就是随着教育程度指标的提升而取得显著跃进,从而超越香港,成为亚洲地区第三大宜居城市。目前在亚洲排名第一的宜居城市是日本东京,第二是大阪。

网上针对上述宜居城市调查的最大质疑还包括:排名前10的宜居城市竟有七个位于澳洲和加拿大,这份调查结果真的可信吗?

或许,经济学人智库日后可以考虑将这份调查报告重新命名为《全球最昂贵的宜居城市排名榜》。毕竟这些所谓的宜居城市,生活费都是偏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