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碳税的成就与挑战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石油贸易枢纽和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所以有关碳税的辩论是非常重要。3月18日上午,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邀请到了Vinod Thomas博士和Melissa Low女士两位讲者分享新加坡减碳措施,包括碳税政策,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及其国际影响。MPAM和MPA同学透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讲座和讨论。

Melissa Low女士介绍了新加坡政府于3月初公布的碳税新政策。新加坡将从2024年起分阶段大幅上调碳税,从目前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征收5新元,增至2024年和2025年25元/tCO2e,目标是到2030年增至50-80新元/ tCO2e。年排放二氧化碳当量25,000公吨以上任何工业设施都须缴纳碳税,包括发电厂、供水设施和大型制造业者。新加坡政府不会通过碳税获得额外财政收入,而会把收益转给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及减碳研究方面。(注释:二氧化碳当量是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例如: 二氧化碳=1;甲烷=25;六氟化硫=22800。)

点击图片,收听第一部分音频

那么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新加坡主要采取是与企业协商的方式,同时也参考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定价。

政府经过与企业协商之后最终定在5新元。这比原先公布的价格低一些,目的是让企业有时间应对增加的成本。政府将会每年对企业所缴纳碳税给予5%的返还,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或者更换更环保的设备。根据讲者的观察,部分公司的设备周期是30年,因此这一类公司往往倾向于直接付碳税而非立即更换设备。

除了征收碳税之外,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减碳必须充分调动投资,而政府需要值得信任的交易市场来促进资本流通。

星展银行、新加坡交易所、渣打银行和淡马锡四方共同成立 “Climate Impact X(简称 CIX)” ,旨在建立高质量的全球交易市场,为碳信用额度(Carbon Credit)交易提供平台。CIX将借助卫星监测、机器学习和区块链技术来提高碳信用额度的透明度和完整性,满足不同碳信用额买家和卖家的需求。CIX将发挥新加坡作为一流国际金融和法律中心的优势,通过标准化合同,促进大规模销售——特别是面向跨国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继而刺激更多碳信用额度供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所产生的碳信用额度能为该国获得可观的经济支持。

在交流中,两位讲者热情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面对同学们对于碳税有可能直接纳入政府预算,而非专款专用的担忧,讲者表示新加坡的碳税的收入和执行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例如收税的是税务部门,资助企业减排的是贸易与工业部,部门间的协调仍是一个难题。另外企业如果拿到政府资助来做减排的技术改造的话,企业也有所担忧。因为获得资助条件之一是向政府开放企业减排的方法,以便政府检查。有些企业对自己的商业秘密小心保护,对公开透明不太感兴趣。

就新加坡本身而言,受到地理面积限制,清洁能源来源有限,目前主要是太阳能和液化天然气。为了实现减碳目标,新加坡下一步需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比如说垃圾焚化厂发电,以及裕廊工业区的规划。尽管新加坡在地理面积上算是一个小国,讲者认为新加坡同时也是区域的金融和法律中心,下一步将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如东盟合作,助力实现区域乃至全球的减碳目标。

与两位讲者交流加深了同学们对于新加坡碳税政策的了解,引发了同学们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思考。

新闻追踪

5月9日据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政府已经承诺与世界银行合作启动“气候仓库倡议”(the Climate Warehouse initiatives),致力于连结全球碳信用(Carbon Credit)登记处,提高全球碳信用额度交易的透明度。

5月18日,Vinod Thomas博士在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新加坡应该尽早启动1000亿新元的长期计划,以保护本国免受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影响。由于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地区,包括中心商业区,都距离海平面不足5米。2022年4月新加坡刷新了198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气候变化引起的水灾和旱灾将对新加坡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点击图片,收听第二部分音频

尽管新加坡在2011年至2021年,已经投入了约22亿新元加强排水系统,并且在2020年投入50亿新元设立防洪基金,但是远远不够。新加坡应该在未来10年内尽量多投入“100亿新元”计划内的大多数经费,在环境问题急剧恶化之前建立防御能力,而非等到2040年。根据新加坡的评估,海平面的防御成本将会从2050年的41.6万新元-790万新元增加到2100年的123.7万新元-934.6万新元。因此,在Tuas建立高于海平面5米的码头和Marina Barrage安装额外水泵站都是明智且合理的。加强海岸线的保护需要考量“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在Pulau Semakau 和Pulau Tekong 培育更多的红树林,防止海岸侵蚀。

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时,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工作,需要和企业和民众加强合作,也需要与周边国家密切合作。

东盟各国需要在应对海平面上升,共享水资源和清洁能源交易上加强合作,新近达成的《东盟灾害管理和应急反应协定》是良好的开端。与COVID-19疫情一样,气候变化是跨越国界的,新加坡和其他东盟成员国必须加紧制定共同的应对措施。

Speakers

讲者介绍

Vinod Thomas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访问教授,也是世界银行的前高级副行长。他拥有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Melissa Low女士是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COP)已超过十年。她拥有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法学硕士学位(气候变化法律和政策),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环境管理硕士和地理科学学士(荣誉)。她目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兼职攻读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warming_potential

https://www.straitstimes.com/opinion/singapore-needs-to-front-load-its-climate-spending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environment/spore-accepts-world-bank-invitation-to-host-initiative-to-make-carbon-credit-trade-more-transparent

文字整理:张嫏嫏、武艺、徐予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