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怕输心理,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加强培训”。(海峡时报)
作者 王震宇
新加坡家长“怕输”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这种深怕孩子跟不上进度、或各方面学习能力不及同辈的心态,近年来有提早浮现的趋势。
为了缓解怕输心理,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加强培训”,打从年仅四岁就补习。
Brainybunch International Montessori幼儿园与托管中心园长莫妮哈米就观察到,幼儿园学生补习的概率10年来飞速增长。
她告诉《海峡时报》: “2010年,一班25名学生当中,大约三成会上补习班,但今年这个占比已增至七成。” 孩子:可以不要补习吗?
除了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地一些家长也相信,在补习课堂上的关注度远超幼儿园。(海峡时报)
幼小的孩子上幼儿园之余还得“分身乏术”,一切得追溯至为何他们的父母会产生怕输心理,而这主要可以分成两大因素。
其一,应该是最普遍的原因——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39岁的黄女士在三个月前发觉,她的六岁儿子的阅读及拼写能力,没有大儿子在六岁那年来得好,因此开始给他上英文和数学的补习课程。
黄女士的儿子曾向她申诉“补习好难,我可以别再上课了吗?”,但她始终认为,为了儿子升上小学一年级后学习道路更顺遂,补习是有必要的。
“我不希望他因为阅读和书写能力不及其他孩子,而被他们取笑……这些课程会对他有帮助,他念小一时就不会这么辛苦。”
另有一些家长的看法是,相较于幼儿园,孩子在补课时能得到更高度的关注。
幼儿园每班由一位老师教导25位学生。补习中心的教师与学生比率,则是一对5至12名孩子。
幼儿园每班由一位老师教导25位学生。(海峡时报)
45岁的诺滋拉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让6岁女儿上英文补习课,增强认字和拼音的能力。
“补习课程能给她更多的关注力,从而有效地弥补她能力较差的方面。”
教育部其实在2018年已宣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从2019年起,无须参加考试与计分测验,而是以课堂作业、小测试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这种“非主流”的全新评鉴方式,与中小学明年起取消年中会考一样,作用在于减少学生压力,让他们爱上学习。但是消息释出后,一些家长反而无法“适应”,故而让孩子参与更多额外的课程。
从2019年起,小一小二的学生已无须参加考试与计分测验。(联合早报)
补习中心The Learning Lab为四岁至六岁的学生提供数学及英文的预备课程,旨在让孩子们为小学一年级做好准备。
学术主任李淑琳(译音)指出,一些为孩子报名的本地父母很有“远见”。
“新加坡家长将目标对准小六会考,把它视为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希望及早让孩子做好准备。”
中国家长也一样“怕输”
据《海峡时报》报道,一堂幼儿园孩子的补习课可介于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费用介于30至100新元不等。
为了孩子的前途,补习费再贵家长也愿意掏腰包。这样的观念并不仅限于本地家长。
(资料来源:汇丰银行;红蚂蚁制图)
汇丰银行在2017年的一项报告中揭露,新加坡有82%的家长曾付费让孩子补习,中国却有93%的父母这么做。
虽然报告未细分孩子在哪个年龄段上补习课,但至少得以看出,补习在许多亚洲家长心中,在辅助孩子学习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诚然,每个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一些本地家长也选择让孩子走出课堂,增广见闻。
在孩子年幼时开始给他们补课,也未必等同于剥夺他们的童年。
教育部发言人说,家长应避免及早为孩子在学术方面做准备,长远来说可能会对他们有不利影响。(新报)
不过,教育部发言人“温馨提醒”说: 家长应避免及早为孩子在学术方面做准备,长远来说可能会对他们有不利影响。
“当孩子在学术上过度准备,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未必对他们目前的成长阶段有益,而且也会有更少时间在其他方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