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就接受度展开研究 新港试验由机器人陪伴独居老人

新跃社科大学会与旺年护理之家属下的乐龄活动中心合作,就独居年长者能否接受社交型机器人,展开本地首个这类试验调查,探讨社交型机器人能否减少年长者的孤独感、改善他们的心理情绪状态和生活素质。参与者都没有认知功能障碍或心理障碍。香港大学也会招募15人进行类似研究。

萌憨憨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摸起来毛茸茸,甚至还有“体温”……上周到访旺年护理之家乐龄活动中心的三个陪伴型机器人LOVOT,可爱模样令一些年长者忍不住将它们抱起来,像哄孩子般对它们说话。

跃大将与港大合作探讨文化差异会否影响接受度

新跃社科大学就独居年长者能否接受社交型机器人,展开本地首个这类试验调查,与旺年护理之家属下的乐龄活动中心合作,招募15名年龄介于60岁至75岁的独居老人参与研究,探讨社交型机器人能否减少年长者的孤独感、改善他们的心理情绪状态和生活素质。参与者都没有认知功能障碍或心理障碍。

香港大学也会招募15人进行类似研究。两地研究员会比对调查结果,探讨文化差异是否影响老人接受这类机器人。

每名参与者会有三次机会和机器人互动,每次约15分钟,并间隔一至两周。每次活动结束后,研究员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年长者对科技的接受程度,以及年长者如何评估自己的孤独感、生活和健康素质,及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数据。

机器人还会到五名年长者家中度七天“宅假”。研究员过后会与年长者面谈,以及通过机器人收集的数据,深入了解年长者与机器人的相处情况。

领导本地研究项目的跃大老年学高级讲师陈正见博士(54岁),上周四(16日)到位于兀兰的乐龄活动中心,为年长者举办说明会。

对于本地越来越多的年长者独居,陈正见指出,除了关注他们的健康、鼓励他们做运动和保持活跃,也须照顾他们的心理需求。社交机器人虽然无法取代宠物,更无法替代人的关怀,或传达亲人对老人家应尽的孝心和责任,但或可作为缓解这些年长者孤独感的方法之一。

“有些独居年长者有女佣照顾,但未必能与女佣好好沟通。社交型机器人或可扮演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在年长者孤单时陪伴他们,让年长者有一个说话的对象。这类机器人如同猫狗等宠物,老人家与它互动过程中,可获得情绪方面的疗愈。”

或有助减轻前线看护人员负担

他也指出,社交机器人或可在疗养院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让住院者有一个互动的对象,减轻前线看护人员的负担。

69岁的唐本芬是其中一名报名参与研究的年长者。她说:“我平时非常活跃,经常外出,倒不觉得孤单。但晚上回到家,如果有这款机器人陪陪我,也能丰富我的生活。”

陈正见前年在香港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对改善疗养院失智病人的生活素质,效果令人鼓舞。

对于目前的研究,他有意扩大范围,进一步探讨社交机器人能否帮助本地疗养院或失智老人缓解孤单,并希望推动这类机器人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