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之后,各种流行疾病盛行。
其中,最为众人瞩目的就是猴痘。
早前,卫生部长王乙康曾表示就算新加坡出现猴痘也不奇怪。
现在,猴痘来了。
旅客携猴痘过境新加坡
潜在密接达13人
昨天,卫生部发布通知。
一个到新加坡樟宜机场过境的外国旅客,确诊猴痘!
图源:cna
他的行程如下:
6月1日从巴塞罗那出发,2日抵达新加坡樟宜。一直停留在过境旅客等候区,据报告描述,没有到过樟宜其他区域。
2日当天,他飞往澳洲。6月3日落地雪梨,检测出携带猴痘。
卫生部收到通知后,也做了一系列安排。
比如,对该旅客所搭乘的2个航班的其他旅客、以及机场过境区的旅客进行密接者追踪。
目前还未发现有过明确接触的人,所以没有人需要隔离。
卫生部公告
但不排除存在潜在密接者。
卫生部已发现有13人跟该猴痘旅客可能存在“偶然接触”,已经展开21天电话监控。
所谓的电话监控,大概就是每天一通电话,问你今天感觉如何,有什么症状之类的。
比如身上突然出现莫名皮疹。
此外,卫生部也强调了,因为这个过境旅客仅仅停留在樟宜中转区。没有跟其他人员互动。
所以目测新加坡的社区没有重大传播风险。
图源:AP | 显微镜下的猴痘
从上述声明来看,至少我们现在可以明确以下两点:
截止目前,新加坡未出现社区猴痘病例
但猴痘是否已传入社区,未知。
警惕!猴痘症状如何
猴痘的症状,早前椰子就跟大家介绍过了。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
1)猴痘症状如何?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的人畜共通的疾病。即它可以从动物身上传给人,而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很有可能感染。 (猴痘病毒颗粒)
图源:《新科学家》
猴痘的潜伏期跟新冠原始毒株差不多,约5-21天。
大家应该记得2020年有一段时间,入境新加坡/回中国的海外旅行史要求期限都是21天。
而现在传播的猴痘,潜伏期几乎等同前年的新冠。 猴痘的症状,据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的追踪:
感染初期症状会出现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发冷和乏力。
发烧1-3天内,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症状,从脸部位置开始爆发,之后其他部位也陆续发作,直至全身。
发作过程中,皮疹也在往天花的形状转变。
不确定会不会留疤
从最初扁平的斑丘疹,逐渐膨胀变成小水疱,随后化脓,脓疱需要10天后才能结痂,约21天(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据现有资料,猴痘患者在皮疹爆发阶段最具传染性。
矛盾就在于,患者感染后,最久可能需要3周才会出现明显症状。初期诊治,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皮肤病。
2)猴痘人畜共通,如何传播? 人畜共通的传染病,传播渠道就比较复杂一点。
首先,第一个传染者为什么会感染猴痘病毒? 科学家认为,这个人可能是直接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血液、体液、皮肤或者黏膜伤口。
或者,是因为吃了未煮熟、携带猴痘病毒的某种动物的肉而感染上。
猴痘病毒,名称跟猴有关,但病毒宿主不仅仅只是猴科,其他动物也可以。
所以被误食从而传到人类身上也是极有可能。
那么一旦到了人传人的环节,传播途径就更加多样化,截止到目前已发现以下几种途径:
大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新冠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者使用的衣物、毛巾或床上用品
性行为
3)易感人群包括哪些群体?
从传播途径来看,感染风险最高的人是患者的密接者。猴痘没有明显的易感人群,几乎可以说来者不拒。
一线卫生工作者、家庭成员跟性伴侣,属于高风险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提醒,有2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儿童,儿童感染猴痘将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重症。
孕妇,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感染猴痘,也可能导致并发症,严重患者或发生胎死腹中的情况。
所以,综合上述,对于猴痘大家不宜惊慌。但警惕心还是要有的。
未来几个月,新加坡会不会出现一波“猴痘疫情”,同样也是未知数。
如果出现了,那么到时新加坡将面对新冠+猴痘的抗疫局势......
新加坡将面临新冠+猴痘?
下一波新冠或在7月、8月出现
新加坡的日增病例,连续相当长一段时间,都维持在3000例上下。
而大家公司照去,放假照常出门。
生活秩序跟面貌确实如李显龙总理所说,恢复到了疫情前的9成。
然而,有预测直指现在的平静只是短暂的。
卫生部长王乙康最近有2个预测:
1. 新加坡出现猴痘不奇怪
2. 新加坡下一波新冠疫情反弹或发生在7月/8月
现在6月份,新加坡已出现过境旅客携带猴痘。
这似乎也进一步说明,未来几个月,猴痘传入社区是迟早的事。
而,部长预测新冠疫情反扑的情况可能也发生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
他猜测是7月或8月。
图源:海峡时报
之所以预测出现另一波新疫情,则是因为新冠病毒没有被消灭,但人体内的抗体水平确实在下降。
“这是我们的估计,这不是基于任何复杂的建模工作。
事实是,一旦有一波疫情消退,在四、五、六个月后,应该预计会有另一波疫情冒出。”
如果按照这波预测,则新冠跟猴痘双重夹心的情况确实很有可能在新加坡发生。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据部长所说,虽然新加坡发现一些BA.4和BA.5变种毒株病例。
但BA.4和BA.5的确诊数量,未超越BA.2变异毒株的病例。
这算是个好消息。只要新变种不足为惧,即便新加坡需要应对新冠+猴痘的局面,相信也是hold得住。
椰友们,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