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猴痘病毒在欧美国家传播引发关注,新加坡有能力侦查出猴痘病例,国家传染病中心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已启动应对措施,准备好所需的检测仪。
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主任林择彬兼职教授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针对猴痘的检测,实验室已经准备就绪。猴痘因需要特别因素才能传染,传染力会比较弱。不过他们没有掉以轻心,继续向欧洲和其他国家学习病毒传播的原因。
实验室曾在2019年5月从一名来自尼日利亚的旅客身上检测出猴痘病毒,当时旅客马上被送往国家传染病中心隔离。
参与准备工作的高级医学技术师陈雁玲(38岁)说明:“我们正在准备核酸检查(PCR)的检测仪,包括检测仪的试剂,随时准备好检测猴痘病例。”
林择彬也说,猴痘症状相对轻微,实验室十分关注其他和天花相似的痘病毒科病毒,它们的致死率可能更高。虽然不希望这类病毒在本地出现,实验室已做好准备应对。监察全球范围出现的新型和危险病毒和制定检测方案是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的主要职能。
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今年庆祝成立15周年,负责开发实验室的林择彬回顾实验室的成立时指出,我国此前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检测都是在个别医院进行,但是1999年和2003年分别出现尼帕病毒和沙斯病毒,凸显创建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协调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因此在2007年正式成立。
林择彬说,实验室面对的最大挑战是确保检测结果的速度和准确度,因此需要持续招聘顶尖科研技术人员。除了须应对一直存在于本地的病毒,例如流感、冠病和食源性疾病,实验室也关注可对新加坡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大规模流行病、如骨痛热症的虫媒病毒以及生化威胁。
谈到冠病疫情,林择彬指出冠状病毒一直都是实验室的重点,实验室一开始就有能力测序和检测这类病毒。实验室在疫情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从最初的设计检测仪、到后来检验康复者和疫苗接种者的抗体水平、以及变种毒株出现时进行基因测序了解病毒的变化。
抗疫同时实验室也继续其他病毒监测工作
即便在抗疫期间,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也持续其他病毒的监测工作,并持续对新加坡人进行抽样血清监测,以评估冠病疫苗和各类疫苗的效能。
高级医学技术师罗佩玲(41岁)于2007年加入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起初从事对兹卡病毒等媒介传播的疾病进行核酸检测以确定在本地流传的毒株种类,她之后投入全国血清监测工作,专门测试人口血液样本里面的抗体水平,以评估针对特定疾病的免疫能力。
她说:“全国血清监测工作的数据能用来估算过去的感染水平,以及疫苗对于人口预防传染病的保护力。我们主要评估人口对于一些疾病的抗体水平,包括骨痛热症、水痘、麻疹、风疹等,因为这些疾病都是有疫苗可以防御的。”
即便是在冠病疫情期间,血清监测工作仍持续进行,实验室会针对人口中不同群体收集样本,有助了解接种的重要性以及评估不同群体所面对的风险。
罗佩玲等技术师必须同时兼顾监测工作和协助实验室完成冠病检测工作,随着近日骨痛热疹病例增加,针对骨痛热症的检测工作也日益加重,必须分析的病例也从之前的每年处理几千起,增加至一天可能近1000起,所幸随着科技的发达,检测时间也从过去的两天缩短至一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