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和女儿遭到店员怒斥: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

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的国际社会。

这个定位,注定了这个亚洲小红点会聚集各国、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

好在新加坡向来把种族和谐放在第一位。

只是,大的冲突不会有。但小的摩擦在生活中,偶尔难免。

就在这两天,有个事情发生了。

邻里商店店员怒斥女子: “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

事情发生在卫塞节,新加坡公共假期放假期间。

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有一个吴女士发帖诉说自己的遭遇。

她的发文内容如下:

“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我被这句话震碎了三观。今天是新加坡Vesak day公共假期,我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女儿边郊游边逛街,我们沿路吃吃玩玩买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的好心情跌到了谷底。

我们逛到位于文庆地铁站附近的一个邻里商店。

当时我被门口的小包包吸引了,我打算进去看看还有没有别的东西要买,到时候一起结算付钱。店门口放了一些玩具,其中有一个最近流行的压力球。那个球像橡皮泥一样的,小朋友都是买来用手捏著玩的,我女儿就过去下意识地捏了一下,但就这一下,压力球里面白色的内浆都漏出来了,弄得手上身上到处都是。

示意

我帮我女儿清理了一下后,询问店员怎么处理。她说得照价赔偿,这个球价格是$3.9,但这个球是处于 $1 offer(即折扣促销)的篮子里。

我心想你这个球没有包装是个样品,所有的小朋友都来捏一下,到我这里就捏坏了。再说这个球本来是买来捏的,这么一捏就捏坏了,是属于质量问题。我承担一半的费用还差不多。

我就说:“我只愿意承担一半的费用。”

店员说: “不行!你必须照原价赔。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

我一听到这句话就来气了。激动地说:

“你不用跟我说这里是新加坡,我在这里生活了10多年。也不用跟我提中国,在中国也是要赔偿,这不关乎国家的事。你这个东西质量有问题,我只愿意承担一半的费用。”

示意

但店员很激动的重复著: “这里是新加坡, 不是中国!”

然后讲了一大堆,我啥也没听进去。

我估计那会儿被她那句话气昏了头。

我说: “我只承担一半的费用,不然你打电话报警吧”。

店员说:“怎么你还要报警?!那你报警啊”。

我说:“我是建议你报警。”

店员说:“ 你报警啊!谁怕啊!”

我说:“那你打电话你老板吧。”

她就跟她老板大致说了一下,然后她老板就说一人一半可以就挂了电话。

后来我没有零钱就给了她$5,结果她给我扣掉了$3。

我就跟她理论了两句,她就跑到旁边的顾客那里评理。

我就摆摆手说算了,带着我女儿出了店。

我听到她在我后面,还跟顾客继续说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

她刚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承认我是气昏了头,也不知道怎么去跟她理论,浑身发抖。

我女儿拉了我一把我就算了,不想吓到她。后来我女儿问我为什么她老说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是什么意思啊?

再后来我就找到店老板的电话打过去了,老板说她这店员平时是不大会讲话,也不懂得对客人客气,有时候对她这个老板都大小声。

图源:culture trip

老板就跟我说点好话,说以后会叫这个店员讲话客气点。

我就纳闷了,既然你都了解她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还用到现在,你这是要把店开黑吗?以后这个店我再不进去。

以上就是吴女士的全部发帖内容。

先简单捋一下事情脉路:

吴女士女儿捏坏了促销商品,属于损坏商品。

店员要求照原价赔偿。但吴女士认为这是促销商品,可以赔,但没必要全额。

店员发火,重复2遍“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

吴女士被这句疑似有歧视及语言攻击倾向的话语激怒,但没有跟店员争执太多。

一个解压球,原价3.9新币,促销便宜1新,卖2.9新,最后店员收了3新。

图源:time out | 示意

最后这个冲突没有再恶化,只是从内容看,吴女士认为对方一句“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非常冒犯人。

讲赔偿就讲赔偿,有上升到国家的必要吗?

这个事情也迅速引起了本地网友的关注。

对于吴女士的行为,以及店员的行为,大家各执一词。

比如,最高赞回答是认为吴女士有错。

赔偿问题是一回事。但当时身边还有孩子,应以孩子为先,你的处理方式孩子看着呢。 应更理智地处理事情,给孩子树立榜样。

就当给孩子上个课。让孩子有自觉性,不是自己的东西,真的不要随便乱碰。

也有人认为店员的回应确实很无理。

对这个妈妈的做法表示理解。

也有人认为,两方都有不对的地方。

椰友们,你们认为呢? 这个事件的后续关注目前还在发酵中,截止椰子截稿前,已经至少80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