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运用人工智能数码科技等 南洋理工大学设中心研究预防与治疗失智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李光前医学院内开设新加坡失智症研究中心,旨在通过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神经心理测验,以及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观察参与者在五年内所发生的认知与健康状况变化,从而探测出早期大脑变化和判定一个人患上失智症的风险。(林泽锐摄)

文 / 王嬿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沈祖尧教授说,西方失智症主要因遗传基因等因素引发,但亚洲人发病与肥胖或血压控制不好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会影响亚洲失智症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方式。

为了有朝一日能预测和延缓失智症,南洋理工大学开设新加坡失智症研究中心,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与数码科技来发展预防与治疗失智症的新策略。

最近有研究发现,失智症对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影响不同。亚洲失智症患者出现脑小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西方病患高两倍。脑小血管疾病指的是大脑内的小血管缩小,导致大脑出现白质病变。中至重度白质病变的患者除了失智症发病风险提高,认知能力衰退的速度也更快。

南大高级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教授4月25日在研究中心的开幕仪式上解释,西方失智症主要因遗传基因等因素引发,但亚洲人发病与肥胖或血压控制不好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会影响亚洲失智症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方式。

新开设的失智症研究中心设立在李光前医学院内,专注研究早期失智症。中心在两个月前展开疾病生物标记和认知障碍研究(BioCIS),旨在调查失智症在亚洲的发病机制和过程。

中心也正在与新加坡医院合作招募1500名年龄介于30岁到95岁,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失智症早期阶段)的公众参与这项五年的追踪研究,以阐明“亚洲失智症”并捕捉失智症发作前的大脑变化。大脑变化最早可能发生在病患患上失智症的30年前。

可上网做测试 符合条件将受邀参与研究 研究对象将接受全面的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神经心理测验,以及血液检测来测量血液中与认知有关的生物标记。

新加坡60岁以上的人口中,每10人就有约一人患有失智症。新加坡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应邀参加开幕仪式时说,随着新加坡人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且人口急速老龄化,与失智症共存的人数预计将继续攀升。

“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们的看护者,也会给医疗体系带来成本、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影响。”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患上失智症风险的公众,可上drcs.sg进行简单测试,符合条件的人将受邀参与研究项目。

苏英莲(70岁,家庭主妇)2008年发现自己似乎比过去更健忘,常因忘记要拿什么,多次往返厨房。她当时开始求医,但未深入进行检查,临床诊断的结果一直无异样。

下来几年,健忘的情况加剧。苏英莲在超市消费,常会忘记刚才已付钱,甚至开始忘记把买好的东西带回家。到了2017年底,她进行MRI扫描后,才发现自己患有轻度认知障碍。

如今苏英莲参与研究计划,并且也能通过系列测试,更清楚了解自己的状况,让她感到安心,也能找寻维持认知功能的疗法。“及早发现疾病,知道自己正在面对什么,才能更好地管理病情。我希望研究中心的成立能为其他病患提早侦测病情。”

文章来源于网络